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学校开启新百年第二个十年新征程、全校师生员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肩负着汇聚智慧、形成共识、统筹规划、引领发展的重要使命,既要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要认真分析新形势新问题,为学校新百年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谋定方向、擘画蓝图。
为迎接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召开,我们特推出“我们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多维度、立体化地呈现学校及各单位近年来事业进步的新面貌,展现新时代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气神,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好经验。
一、工作概要
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持续推动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后勤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对标学校改革发展目标,狠抓《清华大学后勤综合改革与发展方案(2015-2020)》和《后勤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任务落实,聚焦“是否实现了改革的目标,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解决了原有的问题,是否形成了规范的制度”等几个方面,及时总结改革成效,进一步明确“凝心聚力谋发展,主动作为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同时,后勤通过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完善聘用、考核、评价和激励体系,持续激发后勤队伍活力。随着后勤17大类96项改革发展任务得到有效落实,改革发展成效持续显现。
后勤综合改革与发展17大类96项任务顺利完成
通过综合改革与发展,清华后勤机构设置更加合理,运行机制更加顺畅,协同配合更加有效,党的领导、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更加完备,“以一流大学建设需要为导向、以学校管理服务保障力量为主体、以社会优质资源和专业力量为依托、以行业监管和政府执法力量为后盾的具有清华特色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建立。随着体系建立,后勤各单位职能配置进一步明晰,内控管理更加规范,运行效率明显提升,职工队伍专业化能力得到加强,为学校“当家”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后勤服务保障效果明显改进,校园环境更加优美,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安全秩序持续向好,校园服务保障质量和品位不断提高,师生参与途径更加丰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后勤整体水平走在了全国高校前列,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和有力保障,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进入“十四五”新阶段,学校在完成“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总体战略后,开启了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新征程。后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综合改革和“十三五”规划实施经验,主动对接学校“十四五”规划要求,谋划制定《清华大学后勤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梳理形成8大类86项具体任务,明确了任务时间表、责任人以及协同机制,并于2021年10月报学校核心会审议通过。规划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支撑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作为首要责任,把满足师生员工对美好校园生活新期盼作为重要使命,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坚持引领发展、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开放发展、持续发展,努力打造活力后勤、品质后勤、智慧后勤、文化后勤,全面建设美丽校园、平安校园、健康校园、幸福校园。在后勤各单位密切配合下,后勤各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持续优化,运行效率不断提高,后勤整体“作战”能力逐步增强。
后勤事业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框架
二、工作亮点
(一)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服务保障体系
科学完善机构职能配置,不断强化后勤部门的协调和服务职能,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机构规范化管理,有序下移管理重心,增强部门独立承担任务的能力,提升后勤整体的运行保障能力。制定《清华大学后勤各单位工作职责》,完成《职能配置和内设机构规定》,明确机构职责、发展思路、与其他单位的职责分工、机构岗位设置等。将物业管理中心更名为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强化区域综合管理和社区育人职能。由“办商贸”向“管商贸”转变,成立商贸与食品安全管理中心,加强对校园食品安全和商贸业务的监管。将校内维修队归并到修缮中心管理,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成立清华大学昌平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昌平科研基地日常运行管理服务保障工作,昌平科研基地一期A地块建设工作顺利完成,二期征地有序推进。
坚持后勤教育属性和社会化改革方向。合并同类业务,将教室电教设备运行业务归并到学生社区中心、电信业务归并到信息化技术中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退出与学校相关性不强业务,完成汽修厂停业与人员分流,配合资产处收回白玉、金竹轩等资产。实现企业转型转制,逐步撤销集体所有制企业执照,稳妥完成育培园的注销转制,解决全民所有制企业性质给学校管理带来的潜在风险,落实国资检查和中央巡视整改要求。坚持公益性原则,努力推进公共服务事业发展,食堂基本伙价格保持稳定,增加公共交通、快递等公共服务项目。
(二)持续优化运行机制,激发发展动力
建立和完善决策、内控、沟通、评价等机制。坚持“小机关、多实体”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后勤党委、街道党工委、校医院党委等各单位党组织的政治功能,通过明确总务长办公会、后勤系统干部会会议制度等完善决策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完善内控机制,加强合同管理、招标采购管理、内控评估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坚持会计委派制,推进源头治理,加强对资金使用、业务方向、资源管理、招标采购等环节的监管,提高防腐倡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强化风险管控意识,加强质量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如修缮中心制定《修缮中心供应商名录管理制度》,对供应商的资质、业绩、完成情况等各方面进行评价考核,规范准入机制。拓展沟通渠道,完善沟通体系,建立师生充分参与的沟通机制,充分依托工会、学生工作部门和各类学生组织等搭建沟通平台。持续完善部门年度绩效考评机制,逐步建立包含“部门自评、校领导评价、交流互评、综合满意度调查、负面清单”的多维度年度考核体系。
提升对引入社会优质服务资源的监管水平和驾驭能力,形成“学校力量主导、社会资源参与、部门专业监管、行业自律管理”的多甲方、专业化管理服务保障模式。完善校园服务市场管理制度,完善《风味小吃联营管理办法》等联营合作政策和指标体系,引入社会化专业力量和团队开展建筑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和电气检测、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评估。初步建立学生区商业服务市场的准入、遴选、评价、退出机制,两栋国际学生公寓客房服务工作试点交由社会专业队伍承担。探索制定商贸资源监督管理办法,引入天猫校园店。与社会大型商贸企业建立联系,签订重要保障物资供应合作协议,有效保障校园重要应急物资供应。
不断完善后勤“一站式”服务模式。后勤综合服务平台融合线上虚拟和实体服务大厅功能,提供综合咨询、车证办理、校医院预约挂号等20余项服务,年均服务量超过80万人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走路”。学生公寓总服务台为住宿学生提供咨询、投诉、调宿办理等24小时综合服务,年均服务量超过18万人次。“清华家园网”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持续增加。
优化资源配置、规范资源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效益。不断完善各类经济政策,根据公益服务型、有偿服务型和自主经营型等业务属性,分类修订各领域经济管理办法。增加学校对后勤服务资源的投入,通过改造和新增后勤职工公寓等,提高后勤应急处置和服务保障能力。
(三)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积极发挥规划在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校园规划与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规划的相互衔接,提升校园建筑、基础设施和环境景观的规划建设水平。编制完成《校园总体规划(2021-2030)》,分解规划任务并明确实施机制。按照“总体规划引领、专项规划跟进”的原则,进行校园交通优化等六大专题研究,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的统筹协调。深化基本建设管理改革,出台《清华大学基本建设管理办法》,推动年度基本建设任务有效落实。科学制订并实施校内构筑物修缮计划,设施设备得到更新,使用效能得到提升,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五年来,主校区及昌平科研基地累计实施各类建设项目达20余项,总建筑面积达58万平方米,打造出法律图书馆、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经管学院扩建及三创中心、综合实验楼、新土木馆、北体育馆等一批高品质建设项目。
校园规划的实施协调机制
坚持绿色发展,注重成熟先进技术应用。起草完成《清华大学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校行动计划》,提出绿色大学2.0目标,并将目标任务分解融入到后勤规划任务中,便于落实推进。制定《后勤信息化建设规划》,完善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机制。建设新型校园能源综合管理平台,获得国家节能中心颁发的“节能降耗-高校优秀节能项目建设方案奖”。通过国家“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学校成为首批通过此项认证的公共机构之一。探索引入智能电表、智能门锁等物联网技术,推动紫荆学生区作为学校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提升饮食服务集约化生产水平,引进智能化切菜机、包子生产机和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升级餐厅后厨监控装备,实现“明厨亮灶”。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提升基建项目管理水平和能效。
(四)持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
积极稳妥推动后勤职工队伍改革。科学设岗定编,后勤各单位制定《职工队伍人事制度改革规划方案》和《职工队伍人事制度改革设岗方案》,对后勤岗位逐一梳理,按照关键岗、重点岗、骨干岗、一般岗进行分类,形成以关键岗为核心的岗位体系,新增设营养师、工程师等专业岗位。坚持育人导向,成立学生社区德育助理工作室,将原学生公寓辅导员队伍更名为学生社区德育助理,纳入学校思政工作队伍。
提升后勤职工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古月学堂”等后勤职工培训体系,实施“管理人才素质提升计划”“技能人才知识更新计划”“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多层次、分系列、全方位对干部职工队伍开展培训。改革后后勤职工队伍规模、结构更加合理,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政治思想好、文化水平高、管理能力强、敢于担当”的管理干部队伍和“来源广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能过硬”的职工骨干队伍,为学校后勤未来十年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并为未来二十年后勤职工队伍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创建协同治理模式,持续改善校园秩序
持续推动校园“大安全”工作体系建设,狠抓校园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校园安全文化和秩序管理水平。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加强安全稳定工作的若干意见》,实施《清华大学公共安全行动计划》,制定《清华大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完善《清华大学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探索学校和政府对校园协同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大院式街道的独特优势,初步建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推进并深化“吹哨报到”机制,做好“接诉即办”,“全天候”响应合理诉求。积极推动建立清华园派出所,设立北京高校首家出入境业务受理点。
不断完善“三区联动”机制,推动区域综合管理。落实北京市平安校园建设提升工程要求,完善安全责任、综合防控、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管理,全面提升消防、交通、治安等安全基础设施条件,落实防火、防汛、门前三包等责任制度,校园安全管理和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学生社区区域综合管理,统筹学生区环卫、园林、施工、报修、治安等工作,建立大物业管理模式,强化学生社区中心作为学生区综合事务联络协调单位的作用。加强学生区电动车管理,积极引导学生绿色出行。推进居民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探索家属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提升社区工作能力、水平和效果。
全面改进校园参观管理,探索预约参观和综合管控新模式。修订《清华大学校园参观管理规定》,校园参观全面实现网上预约,强化进校人员和车辆查验。逐步实施和完善校园交通管理,建设校园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校门收费电子支付(ETC)系统。完善校园内交通违章监控体系,加大机动车超速、违停等违章管理力度。持续管控燃油摩托车,探索有效管控电动车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启用“潮汐车道”,治理重点区域交通乱点,开通师生假期送站、教职工子女送学、送医等专线。
建设校园安全文化,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持续提高宣教覆盖面,提升广大师生安全素质。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五年累计开展各类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培训500余场,覆盖超12万人次。通过《新生手册》安全教育、入校前安全微课、开展消防演习和灭火器实操演练等措施,做到新生安全教育全覆盖。开展“校园安全体验日”活动,不断丰富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拓展资源承载力
实施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升计划和校园景观提升计划。增强市政基础设施源头供给能力,优化输配送模式,提升主干网承载力,全面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加强道路修缮,完成校园3.9万平方米道路维修改造。提升供水能力,置换自备井,年均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约58万吨。完成生态雨洪调节站、给水污水管线等改造工程,提高学校给排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快节水校园建设,基本实现绿化喷灌管网全覆盖。供暖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校园供暖一次水管网主体结构已搭建完成,完成北区换热站及热力外网升级改造,新增80吨天然气锅炉。提升电力保障能力,陆续完成法律图书馆、生物医学馆、饮食广场等20个开闭站、配电室的新建和改造,完成3300余户教工宿舍的电增容改造。完成紫荆学生公寓区、南区学生公寓区、滨河路、学堂路、明德路、绿园等30余项、30多万平方米的景观改造任务,打造主楼喷泉、银杏道等校园景观新名片。
主楼喷泉景观
制定“健康清华2030”行动计划并推动实施。促进师生员工和社区居民健康,持续开展疾病防控、健康体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与附属医院和社会优质医疗机构加强合作,共同为师生员工提供多层次体检等医疗服务。提升校医院办院条件,拓展医疗服务能力,改善师生就医体验。持续强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服务保障能力,为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坚强保障。
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完成建馆报告厅、西阶、二教、三教等教学楼施工改造,双清公寓、紫荆19、21、22、29号楼等宿舍楼宇投入使用,建成书吧、会客室、琴房等公共活动空间327处。持续提高饮食服务水平。陆续完成荷园、紫荆园等8个食堂餐厅的整体改造,新开办双清园食堂,优化就餐环境。改善伙食结构,近五年更新基本伙菜品300余道、小吃菜品700余道、餐厅菜品500余道。不断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助老为支撑、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清华园居家养老综合服务支撑体系,建成蓝旗营、荷清苑、双清苑等养老驿站,实现辖区养老驿站服务全覆盖。幼教服务保障能力和质量持续提升,洁华幼儿园双清苑分园正式开园,克服困难扩充学位,为教职工子女提供优质幼儿教育。
(七)党建引领凝聚共识,整合资源落实“三全育人”
后勤党委、街道党工委、校医院党委等各单位党组织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建引领,改革创新,为健全高水平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提供蓬勃动力。后勤党委创建学校首批党建标杆单位,以党建标杆引领事业标杆发展。试点成立后勤党委党校,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积极分子等的教育培训。后勤各单位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稳步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后勤各单位努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和学校内部巡视整改,围绕巡视整改强化党内监督,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深化作风建设,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后勤纪委作为学校设立的首个非法人二级单位纪委,积极探索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加强后勤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推进学校党建重点课题《高校后勤“三全育人”机制》的研究,全面梳理后勤育人理念、历史和传统,广泛开展师生访谈、兄弟高校学习交流和文献调研总结。策划举办后勤“三全育人”骨干培训班,提升后勤骨干队伍育人意识和能力。持续探索育人新途径,开展劳动教育,设立“耕读计划”、美食学堂等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公寓管理、快递点引导、垃圾分类桶前值守等岗位服务。提升宣传工作专业化水平,有重点分阶段开展集中宣传,创新宣传工作形式,拓展宣传渠道。近几年来,学校网页、新媒体平台经常推发“清华园守望者”等后勤职工典型、后勤故事、后勤工作成果等专题宣传报道,宣传片《行者》《成长》《背影》《家》等观看量均超过10万,展示了后勤良好形象,赢得了师生对后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努力构建和谐后勤,完善师生参与后勤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涉及师生切身利益重要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沟通评估机制。创建师生员工主动参与学校建设服务管理的氛围和文化,校河景观建设、校园座椅优化、双语导视标牌等多个项目由师生参与完成。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开展后勤优质项目和后勤标兵评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弘扬清华精神,传承后勤文化。
三、经验总结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后勤改革发展的方向保障
坚持党对后勤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把准改革方向、坚定改革信心、凝聚发展力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校决策部署和后勤改革发展有机结合,落实组织安排、健全工作机制,为后勤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组织保障和思想基础。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积极推动计划、决策、执行、控制、监督等规范化。用“旗帜”“标杆”要求统一认识,追求一流标准,不断提升工作品位。坚持稳妥推进,改革发展与守住底线两手抓,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稳定关系,抓好风险防范。
(二)坚持服务学校发展是后勤改革发展的不懈动力
学校改革发展快速推进,需要后勤以“学校发展、后勤先行”的高度责任感,坚持使命驱动、主动作为,以主人翁的自觉性把服务保障摆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全局,主动对接学校改革目标和任务,确定后勤事业发展方向和举措。后勤在落实改革发展任务中,要坚持目标不变、方向不偏、标准不减,一以贯之地把改革发展蓝图一绘到底。
(三)坚持教育属性与经济属性相结合是后勤改革发展的客观遵循
高校后勤与社会后勤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教育属性,在推动后勤改革发展中,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循经济规律,不重视高校后勤的教育规律就没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不尊重后勤的经济规律就不可能持续发展。面对师生员工对美好校园生活的新期待,广大后勤职工要坚持育人宗旨、坚持社会化改革方向、坚持专业化发展、坚持以学校为主体,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手段,持续提升专业化水平,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做好“清华园守望者”。
(四)坚持统筹“一盘棋”是后勤改革发展的有效手段
明晰后勤综合改革与发展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统筹考虑学校事业发展战略目标和后勤现阶段承载能力,坚持事业规划与队伍规划同步制定、校园规划与学科规划有效衔接、综合改革与事业发展规划协同实施。按照工作范围和时间两个维度分解制定工作任务,科学描绘改革与发展蓝图。实施过程中狠抓任务落实,年度层层推进,确保推动改革力度始终不减。结合后勤优良传统和相关行业规律,坚持体系化整体推进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服务保障等工作,与学校同步发展、融合发展。
过去五年,后勤系统干部职工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为学校立德树人、改革发展和师生员工生活提供了坚强支撑和有力保障,实现了师生满意、学校满意、职工满意的目标。放眼未来,高校后勤事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学校后勤将在做好建设、管理、服务、保障日常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品位,统筹推进各项规划任务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后勤全体干部职工将持续继承和发扬后勤优良传统,落实“旗帜”“标杆”要求,锐意进取、主动担当,努力推进后勤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保驾护航!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