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辛勤耕耘结硕果 砥砺奋进谱新篇 ——清华大学信息化工作五年总结

来源:清华大学  2022-09-26 10:43:55   809 阅读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学校开启新百年第二个十年新征程、全校师生员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肩负着汇聚智慧、形成共识、统筹规划、引领发展的重要使命,既要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要认真分析新形势新问题,为学校新百年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谋定方向、擘画蓝图。

为迎接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召开,我们特推出“我们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多维度、立体化地呈现学校及各单位近年来事业进步的新面貌,展现新时代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气神,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好经验。

自2017年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信息化工作按照《清华大学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圆满完成“三个加强”和“三个完善”的目标任务,即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强信息系统对综合改革的支撑、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完善基础数据共享和应用、完善教学和科研支撑平台、完善信息化用户服务模式。

2020年,基于对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审视,学校更加重视信息化在内涵式发展中的作用,提出《清华大学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提升计划》,从构建信息资源配置体系出发,优化信息化的总体架构,并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管理方面提出系列改革举措,在“十三五”到“十四五”的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推动构建新格局、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果。

回顾过去的五年,信息化工作队伍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辛勤耕耘、砥砺奋进,逐步完善优化信息化工作体制机制,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环境着力强化、信息化公共支撑平台全面升级、信息系统及应用全面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安全可靠、信息化用户服务模式全面优化。

一、提高政治站位,持续优化信息化体制机制和信息化总体架构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

五年来,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全面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2018年,学校先后成立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信息化用户代表委员会,提高学校信息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增强师生对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参与度和获得感。2019年,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调整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继续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双组长,持续加强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统筹领导。同时,按照问题导向的原则,设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组,持续发力推进落实各项重大部署、协调解决各类疑难问题,取得显著成效。

(二)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

五年来,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取得快速进展,管理制度体系基本成型,初步覆盖网络安全、建设管理、数据管理、基础设施、网络信息服务、信息化保密管理等领域,制定修订《清华大学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校园网络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

2020年4月,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信息化技术中心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分别完成机构改革和职工队伍改革,明确工程技术(信息化方向)专业岗位的设置要求,显著提升了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未来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优化信息化总体架构

2019年以来,学校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加强学校信息资源的建设、治理和利用是高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既是高校管理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更是高校日常运行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学校提出“信息资源配置”的工作理念,并以此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全校信息化的总体架构,将学校的信息化总体架构扩展为五个层次:数据层、信息层、配置层、呈现层、感知层,以及横跨五个层次的两项内容:政策制度建设和安全保密建设,用于支撑保障学校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在学校信息化总体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信息资源配置的体系结构、角色梳理和主责分工。



清华大学信息化总体架构



清华大学信息资源配置体系结构

信息资源配置的顶层设计工作由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信息化技术中心承担,数据中台建设由信息化技术中心承担,学生数据看板、教职工数据看板、领导数据看板、科研领导数据看板、资产数据看板、院系等机构看板分别由学生部、人事处、党办校办、科研院、资产处和发展规划处担任主责单位。截至2021年底,学校数据资源管理服务平台(一期)已经建成,教师看板等四类看板均已上线。

二、瞄准世界一流,全面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

(一)校园网络升级

完成学生宿舍和教学科研场馆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室外热点区域无线网络覆盖,无线网络建设规模达到16000个室内/室外无线热点。调整校园弱电管井建设和管理架构,实现校园范围内“三网合一”,校园网络光纤总长度达到11000芯公里。校园网络出口带宽扩展至IPv4 30G(吉字节)和IPv6 20G(吉字节),用户月基本流量增加至50G(吉字节),疫情期间用户流量使用不做限制。进一步完善了网络运行管理和服务平台,为学校信息化提供稳定、畅通的网络通信基础。

(二)数据中心升级

数据中心存储容量从600TB增至15PB,达到“十三五”规划中升级目标的8倍。建设清华大学云平台,为学校提供了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与服务,为全校师生免费提供300G(吉字节)个人存储空间,为学校各单位提供代码托管、开源软件镜像站、虚拟机服务等。2020年在图书馆建成双活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出口和骨干网络达到100G,服务器万兆接入,实现校级核心信息系统两个数据中心同时提供服务,提高容灾抗毁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环境升级

完成法图、四教、旧经管、东阶、建馆报告厅等新型教室建设,实现桌椅灵活布置、多样化显示方式、三箱合一、一键录播、远程互动、模块化控制等信息化教学功能,同时简化了教师操作,增强了远程服务。完成教学环境管理与控制中心的建设,为信息化教学环境提供可视化、网络化控制与服务平台,为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及时、高效的服务。截至2021年底,全校公共教室全部完成线下线上融合式教学改造,保障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资源整合,着力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环境建设

(一)核心机房建设

建成3000平米校园网A级核心机房,实现完备的机房监控系统和7×24小时专业机房运维团队保障。建成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中心,实现对校园网络运行状态及运行安全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和指挥。

(二)校园通信管线建设和管理

全面摸排校园网弱电管井管线和光缆路由,建成校园网弱电管井管线管理信息数据库,建成校园网弱电管井管线GIS管理平台,建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井盖管理平台,形成科学、高效、安全的校园网弱电管井管线资源管理机制。

四、深化数据共享,重点推进信息化公共支撑平台

(一)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建立以教师信息为主线的基础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集中、整合和清洗,形成来源唯一、规格标准、内容一致的全局数据库;编制基础数据库标准和基础数据管理规范文件,实现基础数据唯一准入、授权准出。

(二)信息化管理基础平台建设

2018年学校综合办公系统TsighuaOA正式启用,2019年学校在线服务系统TsinghuaOS正式启用,2020年新版信息门户上线运行,实现学校办公业务的在线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规范管理,改善了师生的使用体验。依托企业微信建设“清华大学信息服务”,实现适应终端多样化、智能化、移动化发展趋势,对教学、科研、管理等主要业务系统予以适配。此外,校园卡升级项目和用户电子身份与认证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已立项并启动建设工作,将实现按用户角色提供信息资源配置的工作框架,进一步规范电子身份识别功能,为师生提供安全、便捷的电子支付功能。

(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在线教学支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信息办、信息化技术中心应急组织开发“紫荆码”系统,基于在线服务系统和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各类管控审批流程,建立校园疫情防控的基本支撑体系,并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和突发疫情期间的应对措施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为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线下线上融合式教学场景,以新版网络学堂、融合式教学系统平台、重大活动与加密会议技术支持、视频会议本地化平台、校内云盘为核心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陆续建成或升级,圆满完成教学活动信息化支持的各项任务。

五、定位快捷高效,全面升级信息系统

(一)信息系统全面升级

持续加大校级信息系统建设升级的推进力度和技术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五年来实现大批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建或升级,如外事综合管理服务、基于数据共享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奖励资助管理、资金结算服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后勤综合服务、党组织党员管理、机关导引服务、微党建、大型活动场所申请审批等系统,全面支撑学校改革发展。升级改造教务管理、教学评估、招生、就业、住房配售、周转房管理等系统,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持续推进。新建信息门户英文版、国际学生招生、国际研究生申请、国际学生收费、校园卡双语化等系统和功能,支撑学校国际化发展。优化清华大学主页、清华新闻网、清华校友网、本科招生网、研究生招生网等对外网站平台,满足学校对外宣传和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和科研支撑平台升级

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积极建设“内容丰富、开放共享、智能便捷”的教学学习平台,支撑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根据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要求,努力建设“开放、合作、协同”的科研支撑平台,促进优质科研资源共享和跨学科交叉研究,支撑师生开展以创新为驱动的科学研究。

六、确保安全可靠,努力构筑校园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保密体系

(一)完善网络安全工作体系

进一步完善学校和二级单位两级网络安全工作体系,健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化技术中心及二级单位三方联动的应急保障机制。积极构建以管理文件为主干、应急预案为支撑、技术标准和规范为辅助的制度体系。

(二)提升网络主动防御和抗攻击能力

建成清华大学安全监控中心SOC,建成校园网安全检测与分析系统,实现对校园网IPv4、IPv6网络边界的全方位安全检测,实现对全流量日志存储与安全关联分析,实现多维度安全态势感知与综合展现,提高了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建成网络威胁检测和攻击源追踪系统,可识别常见恶意行为,具备一定的“高级持续威胁”应对能力。

(三)增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

建成网站漏洞扫描系统和主机漏洞扫描系统,支撑全校春季和秋季网络安全检查。建成反向代理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为1000多个院系级信息系统提供安全防护。完成漏洞扫描系统的扫描能力扩充,以云服务的方式为院系级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终端提供漏洞扫描自助服务。组织全校电子身份年审,建立信息系统强制备案机制,实施备案网站反向代理、全校域名一级解析,开展电子邮件安全治理、信息系统备案清查专项整治行动等工作,有效提升校园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面向全体师生的网络安全系列培训课程,与宣传部共同打造“网络安全宣传周”精品宣传活动,不断提升个人安全防护能力与意识。

(四)建设信息化保密工作体系

2017年,信息办开始作为信息化保密归口管理部门,圆满完成学校相关任务。此后,对照上级信息化保密工作要求,逐步梳理完善信息化保密工作体系,启动信息化保密专区运行,稳步推进校级三员的招聘、上岗、培训和考核,完成涉密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审批及相关日常工作,严格落实执行《清华大学信息化保密检查工作实施细则》和《清华大学信息化保密违规行为扣分标准》。

七、以师生为中心,努力优化用户服务模式

(一)用户服务模式优化

实现信息化服务的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运维,解决信息化服务到个人用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用户服务的专业化和一致性水平,改善用户体验。

(二)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

开发设计面向广大师生的信息化素养课程和培训,建立普及信息化技术知识、提高信息化安全意识、提升信息化应用技能的常态化机制。

过去的五年,学校信息化事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进入“十四五”时期,信息工作办公室和信息化技术中心将把以往的经验总结好、发扬好,切实体现和贯穿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同时,也深刻认识网络空间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响应国家数字发展战略,面向后新冠疫情时代新形势,把握信息技术对高校功能和内外部关系的改变,将数据和信息资源作为“新生产要素”,将信息技术作为“新发展动力”,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新治理手段”,主动适应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进程,服务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展以数据为中心的信息平台、建设以位置为中心的数字校园、打造以师生为中心的信息服务,实现从有限信息化到全面信息化的转变、实现从分散信息化到统筹信息化的转变、实现从信息化支撑到信息化推动的转变,以“三个中心和三个转变”,推动实现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发展水平的大幅跃升,力争在新时代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高校数字发展的一面旗帜。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