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美国导航学会(ION,Institute of Navigation)在其年度顶会国际技术会议(ITM,Inter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上宣布: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陆明泉教授获得2020年ION瑟洛奖(Thurlow Award)并当选ION会士(Fellow)。据悉,陆明泉教授是76年来我国乃至亚洲首位获得ION瑟洛奖的科学家,也是继北斗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院士之后我国第二位ION会士。
图1:ION官方宣布陆明泉教授获得ION瑟洛奖
图2:ION官方宣布陆明泉教授当选ION会士
ION成立于1945年,是国际导航领域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术组织。设立于ION成立当年的瑟洛奖是国际导航领域最负盛名的权威奖项,旨在表彰在国际导航科学与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并产生深远影响的个人,每年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一名获奖者。历年来该奖项的74位获得者均为国际导航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其中包括GPS核心专利发明人伊斯顿(Roger L. Easton)(1978年)、GPS之父帕金森(Bradford W. Parkinson)(1986年)、WAAS主要设计人恩格(Per Enge)(1996年)等多位GPS的奠基人。ION会士是ION会员的最高荣誉,授予定位、导航和授时(PNT)领域在技术、管理、实践或教育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会员,每年只有三名专家学者入选。陆明泉教授由于在北斗卫星导航信号设计和新一代卫星导航接收机开发中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在促进北斗与其它卫星导航系统间的兼容和互操作、培养高水平卫星导航人才等方面的重要贡献而获得ION瑟洛奖并当选会士。
陆明泉教授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定位、导航与授时(PNT)研究中心主任,也是中国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体系总体组成员、全国北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卫星导航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及型号研制等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并积极参与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长期支持我国卫星导航多边谈判和双边协调,促进了北斗与其它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与互操作的发展。
最近10年来,陆明泉教授和他的团队在在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和系统建设中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在国内外学术界、工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信号设计方面,陆明泉教授团队发明了正交复用二进制偏移载波(QMBOC)和非对称恒包络二进制偏移载波(ACEBOC)两种调制技术,以及基于交调构造的恒包络复用(CEMIC)技术,打破了国外专利壁垒,实现了自主创新,并已部署在北斗三号所有30颗组网卫星上向全世界播发信号,成为北斗三号系统独立建设、自主运行、服务全球的主要标志。同时在卫星导航接收机研制方面,陆明泉教授团队率先突破了新一代多系统互操作接收机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高性能、多功能的互操作信号地面检测终端及全频段、多系统实时软件接收机,为试验卫星工程及组网工程的地面测试评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并在推进北斗进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过程中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定位、导航与授时(PNT)技术是清华电子工程系长期支持的重点研究方向,经过2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卫星导航信号处理为核心的特色和优势,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以及推动国际卫星导航兼容与互操作等方面均作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陆明泉教授此次荣获ION瑟洛奖并当选ION会士,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国际导航领域获得的最高荣誉,此前该团队姚铮副教授曾获得2018年ION早期成就奖(Early Achievement Award)。他们的获奖标志着清华大学在PNT技术方面已跻身世界一流,在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这不仅仅是清华教师在国际导航领域获得的重要荣誉,同时也是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对我国科技工作者取得自主创新成果的充分肯定。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