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与贸易学院,徐航天的教育经历、学术成果颇受关注:曾获日本东北大学毕业生最高荣誉——校长奖,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JSPS Fellow);入职第三年就主持两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在国际经济学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学领域国际最高期刊《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发文,成为湖南大学以第一单位在该期刊发文的第一次。而今,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这样的名衔落在88年的年轻人身上,无疑极为亮眼。
32岁,很多人还在读博士的年纪,徐航天已经成为了博导。如此迅速的“成长”,靠什么?
把知识说“薄”
2015年,博士毕业的徐航天入职湖南大学,开始站上讲台。年轻帅气的外表打破了新生们对大学老师“带着黑框厚眼镜,年纪大把老学究”等传统认知。那时,同学们对他的教学能力还持怀疑态度。在一次宏观经济学的课堂上,徐航天在讲到进出口时一国产品市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因没按照教材来阐述,直接遭到了学生的质疑,“老师你说错了!”而当徐航天步步深入、阐明观点后,学生才信服。
“以前做学生,你只需要听懂;而现在当老师,你需要讲通。”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徐航天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备课。“宏观经济学IS-LM曲线部分,内容很多,关系繁杂,徐老师清晰的讲课思路及深入浅出的表达,让我们能很快的接受,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经济类专业2018级学生陈沛瑶说。
徐航天和学生在一起。
现在,徐航天的宏观经济学已经成为学生们最爱的课堂。经济类专业2018级学生刘晨颖直言:“上宏观经济学的课,是一种享受。”
把科研做“厚”
2017年,徐航天在论文《Density Economies and Transport Geography: Evidence from the Container Shipping Industry》中,首次基于密度经济对塑造交通地理的影响做了实证评估;进一步证明了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多重均衡的存在,说明港口补贴等短期的积极政策可能形成运输网络的路径依赖,带来长期经济利益。这一成果发表在了城市和区域经济学领域国际期刊《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上。
城市和区域经济学领域顶级期刊。
次年,他与亚洲开发银行黎志刚博士关于高铁建设与区域间人口和就业空间分布的论文发表于城市和区域经济学领域内权威刊物《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在该期刊当年论文下载量中进入TOP20。
成果背后,是徐航天多年的反复求索。在此期间,他充实理论知识,积极向多位国内外专家写信求证、请求指导,做了大量数据分析,在反复经历过怀疑、否定后,他依然不改对科研“厚度”的追求,稳扎稳打地一步步收获成果。
“在这些论文之前,我有两三篇文章,‘烂’在电脑里。”徐航天说,做科研就是这样,你花两三个月努力的事,因为方向不对或结果不理想,可能最后一个字也没有出现在你的论文里。但是,这不是纯粹的浪费时间,失败的经验,可以让我们的判断越来越敏锐,厘清问题思路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徐航天在2019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作为导师代表发言。
“在科研的道路上,所有的失败,都是有意义的。”在2019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徐航天对1000多名人文社科研究生新生这样说。
在培养研究生时,徐航天特别强调独立思考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每两周会召开小组讨论会,分享优质论文、探讨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学习具体的模型推导和分析思路;在培养本科生时,他又特别注重科研素养提升——以课程建设和SIT项目为基础,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调研。他带着10余名本科生,在福建宁德就自然资源与交通禀赋演化、产业集聚现状与趋势、区域经济收敛、产业政策选择等问题进行调研,指导学生撰写服务当地乡镇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和课程论文。
徐航天带领学生实践调研。
2018年,徐航天进入学院学术委员会,开始深度参与经贸学科发展建设。在校内,他积极推动经贸、金融、工管、经管中心的青年教师开展非正式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提升学术氛围、促进青年教师学术交流;在校外,他又与亚洲开发银行、日本一桥大学、东北大学、关西学院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学者开展学术合作。
“未来三到五年内,希望自己能初步形成一个城市和区域经济学研究团队,在该学科2-3个子领域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对于未来,徐航天踌躇满志。
来源:宣传部
记者:李妍蓉
学生编辑:张萌萌
责任编辑:周丹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