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江西日报刊发喻晓社理论文章:扬制度优势加快“双一流”建设

来源:南昌大学  2019-12-30 13:54:02   542 阅读

编者按:12月30日,江西日报以《扬制度优势加快“双一流”建设》为题在学与思版,刊发我校党委书记喻晓社理论文章,全文如下:


7133e97974b640929619e66c963af919.png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我们党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并善于发挥制度优势,以党的领导制度为统领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创造“中国奇迹”“中国之治”的“制度密钥”。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不断完善高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

要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我们的各项工作、各项事业都要立足于这个最大的国情,维护和巩固这个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准确理解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和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统摄地位这一重大判断的深刻意义,始终坚持“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这一宝贵实践经验,自觉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高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推进“双一流”建设,就要在把方向、做决策、管全局、保落实上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等方面建立制度、明确任务,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制度优势,为“双一流”建设凝聚师生力量。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观的中国表述,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人民治理、靠人民治理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设计、运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建构和完善起来的,在理念上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重大关切,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创造力。“民齐者强”“上下同欲者胜”。推进“双一流”建设,就要在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中,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加快推进“聚才引智”,在广大教职工中形成爱国奋斗与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新风尚;在广大学生中深入开展“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觉成长”的“四自”教育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在广泛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中展示“青春的担当”;尊重和发挥广大师生的主人翁地位,极大地调动师生参与“双一流”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汇聚起推进“双一流”建设的磅礴力量。

要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为“双一流”建设营造法治环境。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充分证明,法治已然成为我国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党的意志、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是规范各类行为主体并为其所遵循的刚性约束,能够有效减少权力任性、化解矛盾、调节利益冲突,保护人民各项民主权利,保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重大决策部署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推进“双一流”建设,是现阶段高校抢抓机遇谋发展的重要抓手,既需要在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通过改革攻坚、创新驱动取得突破,更需要有一个依法治校、忠于职守的法治环境。要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学校、建设学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强化遵守大学章程办学意识,不断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依法、依规、依章办学治校的法治环境,为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