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
2022年8月30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回信四周年之际,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新时代中国美育学学科建设高端论坛,并联合杭州师范大学共同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青年学者美育学论坛。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洪和杭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郭东风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杜卫、张政文、胡智锋、彭锋、王一川、王德胜等专家学者在美育学学科建设高端论坛发表了主旨报告,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总结致辞。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时代中国美育学学科建设研究”课题负责人宋修见主持了高端论坛。
中央美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洪致辞
中央美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洪在致辞中讲到,四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回信,强调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为做好新时代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这四年美育工作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效,是中国美育发展历史上的辉煌篇章,是今天我们探讨新时代中国美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美育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们逐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加强美育——这是时代的命题;认识到美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美育的重要原则;认识到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实施美育的主要载体;认识到既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动美育,又要防止“功利化”——这是推动美育必须把握的基本关系。二是学校美育的普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广度。围绕“面向人人的美育”和“普及以美育为目标的艺术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举措,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高等院校,艺术专业院校美育突出人文素养和文化积淀;综合大学、理工科大学、高职高专美育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广泛开展艺术社团活动。在中小学,根据教育发展不平衡和各地域特点,把开足开齐美育课程作为重点工作,推动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突出学会、勤练、常演常展等重要环节。三是社会对美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程度。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下,在各级党委政府有效推进中,美育已经从重视不够、措施不多的状况发展到形成普遍重视、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学校美育的辐射和影响发挥重要作用——“美育”成为社会上的热词;参与“美育”成为新时尚;“美育”正在成为一种引导的力量。
高洪表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中,我们要尽力铺开美育路径,尽力拨大美育光亮,让审美的种子早早地播种在青少年学生的心中,让美好的情感早早地滋润青少年学生的心田,让美好的创造早早地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追求,让美好的灵魂早早地开始筑就,共同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创新创造,创造出一个人人都能全面发展、并且享受到由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新时代。让美育为现代化道路照射光明,让中华美育精神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美育学学科建设的使命所在!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郭东风致辞
作为全国青年学者美育学论坛的联合主办方之一,杭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郭东风在致辞中指出,美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学生精神丰富、道德纯洁、自强不息的强大源泉,对滋养学生人文情怀、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总书记对于学校美育工作的关心重视和重要指示,为高校抓好美育教学、搞好美育研究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教授总结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教授在总结致辞中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重要回信四周年之际,我们组织召开此次论坛,是围绕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这一目标不断加深研讨、不断聚焦重点、不断拓展交流的重要方式。最近,各条战线、各个领域都在回顾和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发展成果和重要经验,在习近平总书记加强美育工作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上级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在教育部推动落实的要求下,各个层级的学校美育工作得以全面展开,美育建设上轨提速,五育并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中央美术学院在美育课程建设、美育实施方式到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推进机制和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许多阶段性的成效。从学校到社会,“大美育”的格局正在形成,这是新时代十年中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综合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报告,范迪安指出,今天的论坛形成了三点鲜明的共识:一是新时代美育普遍展开,我们要抓住机遇,趁势而上,紧紧把握学科建设这个重点;二是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目标,美育要有高度定位、时代站位,尤其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三是进一步明确美育学作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特征,要使其学科的形态更加清晰,学科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更加鲜明。范迪安强调,美育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要深入研究自身的学科属性,在学科的独立性和交融性上形成知识体系,尤其要把握几个重点:一是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深入研究中华美育传统,使之成为建构新时代中国美育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理工具;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新时代美育特点,在美育学学科建设中彰显美育的实践属性;三是要根据美育学作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特色,在“新文科”建设中探索创新,形成美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美育课程方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曾任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特聘教授的杜卫教授作题为《美育学学科的知识建构》的主旨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曾任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特聘教授的杜卫教授作了题目为《美育学学科的知识建构》的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到,做好美育学学科要着重推进美育学知识体系的建设。美育学是美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学科交叉形成的应用型学科。美育学作为交叉学科,应根据美育活动的性质、特点以及具体实施过程,把握重要环节,界定美育学自身的概念范畴。从美育学研究的现状来看,有五点值得注意:第一,美学界的美育学研究需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内涵;第二,艺术界、教育界的美育学研究要重视审美的特点、艺术的特点和美育的特点;第三,要坚持把艺术教育作为美育学研究的实践基础;第四,中国美育学的研究应当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指引;第五,要加强对美育教师教育方法的研究。
中国社科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校长张政文教授作题为《中国美育学科是中国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与智慧方案》的主旨报告
中国社科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校长张政文教授作题为《中国美育学科是中国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与智慧方案》的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美育学科的建设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教育界和全国人民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地寻求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必须站在中华民族伟大民族复兴和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高度上推进美育学学科建设。同时,守正创新中华美育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方案,是建立新时代中国美育学科的根本宗旨。中华美育精神为美育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古典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相融相通、同形同构的学科知识构建和教育方法的原则,也为新时代中国美育学学科建成情感教育、人格教育、经典教育的自主知识体系和中国化教育教学法体系提供了守正创新的立足点。中国当代的美育学学科建设,要高度重视情感教育、人格教育和经典教育,从而形成自主的美育学学科知识体系和自主的中国化美育教育体系。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智锋教授作题为《美育学学科建设三题》的主旨报告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智锋教授作了题为《美育学学科建设三题》的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美育学这个新学科的确立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期待的全新景观。如何发展和拓展美育学学科?如何认知美育学学科?如何具体践行和推进美育学学科?他提出三个观点:首先,关于美育学从学科定位和特点上体现为“三个特性”——交叉性,开放性,实践性;其次,美育学学科建设至少有四重意义和价值——政治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和学科建设意义。最后,美育学学科建设的理念和途径要注重三个加强——加强学术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平台建设。美育学尽管已经有了多年的发展基础,但作为一个新兴的、非常有前景的学科,无论是其独特的学科的定位和特点、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还是其不断发展繁荣的理念和路径,应该说都还是刚刚起步。期待美育学学科在我们的共同关注、推动和努力下,通过美育学的建构发展,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建设中,在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的伟大目标的推进中,做出我们这一代学人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作题为《文心涵濡——大学美育新方案》的主旨报告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作了题为《文心涵濡——大学美育新方案》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大学美育在当前面临新课题,需要同行一道来探讨新的实施方案,在见仁见智中集思广益,适应和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美育的新需求。从现代美学和美育体制与中国古典文心传统相交融的新角度来看,中国传统视域中大学美育的实质可以称之为“文心涵濡”。这意味着大学美育的实质表现在大学生人格定型时的感性形象涵濡过程,也就是以感性形象涵濡的方式为大学生人格定型提供生动的形象体验范式。一般地说,“文心”是一种在对于天地人之纹理特征及其规律的直觉中领悟人生真理的素养和符号化的创作行为,一般说来,所有正常人都可能拥有文心。“涵濡”基本意思在于雨水对事物的包涵和滋润状态,从而带有包涵、滋润的内涵,以及更持久深入的濡染、熏陶或熏染之意。“文心”需要或依赖于“涵濡”,意味着人的心灵对天地人之纹理特征及其规律的把握其实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涵养过程。作为大学美育课程的实质,“文心涵濡”是大学生个体心灵对于天地人之纹理特征及其规律的直觉式领悟和持续浸润过程。
国务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教授作题为《美学与美好生活》的主旨报告
国务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教授作了题为《美学与美好生活》的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美好生活的三个要素是生、爱、乐。生是一种基本的行为,爱是基本的关系,乐是基本的情感。生比灭优先,爱比恨优先,乐比忧优先。在审美经验中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做到生、爱、乐。审美创造体现的是生;审美移情体现的是爱;审美愉快体现的是乐。在这个意义上,审美化的生活是一种美好生活,艺术化的人生是一种美好人生。我们把在审美经验里面养成的生、爱、乐的习惯带到日常生活中,就能逐步获得一种真正的美好生活。美好生活的目标是做一个具有完整人格和独特风格的人。在这个意义上,美好生活是让每个人成为自己,让每个人成为人。希望美育能够在这个方面对我们的美好生活和美好人生有所推进。
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王德胜教授作题为《新时代的美育应关注具体实施问题》的主旨报告
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王德胜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的美育应关注具体实施问题》的主旨报告。他认为,美育学学科作为一个特定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建构相比具有比较突出的或者独有的实践性问题,这也是美育学学科的特殊性所在。美育主要通过一种泛审美化的活动展开形态,以情感的渗透、以心灵的养育、以精神的提升等等这样一些方式来对人进行整体的感性培养。因此,美育的关键最终还是要落在如何和能否得到具体实施这个问题上面。就现实的情况来看,目前最大的局限或者说困惑,就是缺少对于美育实施原则、实施路径、实施过程、实施环节、实施手段,包括很多其他细节问题的具体关注和探讨。所以,新时代的美育有必要首先对美育的实施问题做一个具体细致的思考,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路径以具体得当的而且符合人性完善发展追求的审美形式来实施美育,应该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重点。关于这个问题,他重点提到了三个方面:第一,我们在观念和行动上要摆正美育和其他教育活动的关系问题。在美育和其他教育活动关系中要突出美育的综合关系特性,整个素质教育体系当中“综合”才是一个关键,“全面”才是一个根本,这是我们对综合素质教育的理解。第二,就是要摆正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关系,真正全面的去体现美育的实施特性。第三,要集中研究学校美育的具体措施问题,这是需要不断地深化的一个问题。
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时代中国美育学学科建设研究”课题负责人宋修见主持论坛
论坛线上合影
当天下午,第二届全国青年学者美育学论坛拉开帷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52所高校的69位青年学者分别从综合院校、师范院校、理工院校、艺术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的角度讨论了美育学科建设问题;从中国美育传统、美育与艺术教育、近现代美育思想、美育的国际化视野等维度发表了他们的理论研究成果;从美育与乡村振兴、美育与非遗、美育与数字艺术、美育与博物馆的视域探讨了美育的创新实践问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洋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金浩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任刘惠教授、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冯学勤教授等13位专家将在为期两个半天的青年论坛上,对青年学者们的发言交流进行点评。中央美术学院三位青年教师何梁、吴晶莹、陈哩尔主持了三个分论坛。
这两个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有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美育学学科建设、美育理论研究和美育创新实践将发挥积极作用。
论坛现场嘉宾合影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