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信息化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初见成效。围绕增强“改革创新”第一动力、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目标,牢牢把握“九个第一”,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机遇,坚持“以出神入化之功,收出类拔萃之效”的要求,根据“一年转变,两年改观,三年见成效”的建设目标,从学校事业发展着眼,从师生需求入手,实施信息化体制机制改革,集中力量破解了影响和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和瓶颈性障碍,加快推进南京大学特色“智慧校园”的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为接续建设“第一个南大”打下坚实的信息化基础。
从信息化体制机制改革入手,破解信息化建设难题。经过广泛调研,根据南京大学的工作实际,制定并实施了《南京大学信息化机构改革方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与网络信息中心实行机构合并,新成立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职能定位由技术支撑转变为管理、服务、开发。
改革信息化队伍建设机制,出台《南京大学信息化队伍建设方案》,采用市场化方式,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激发信息化队伍活力,让信息化岗位能够吸引、留住并激励优秀的信息化人才,从而提升南京大学信息化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建设南大特色智慧校园提供队伍保障。
创新信息化项目建设机制,实行“信息化项目组双负责人”的建设机制,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建立信息化部门、业务部门、外包公司三方协作机制,信息化中心作为全校信息化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对全校信息化工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加强信息化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构建信息化发展良性生态。梳理信息化工作管理服务流程,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强化法治思维、规则意识和制度自觉,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信息化工作管理机制,促进信息化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信息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信息化中心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解放思想、凝聚共识,通过高效的机制、良好的状态、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推动南京大学信息化工作全方位提升。
提升校园网络基础服务能力。扩容校园网出口带宽,出口带宽从6G提升至32G。校园网用户数达5.2万人,同时在线用户数达2.1万人,全校信息点数量达到10万个,无线校园网NJU-WLAN接入点达8000多个。信息化中心正按计划、分批对校园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实施提档升级,改善网络基础环境,提高校园网的速度和稳定性,逐步实现校园无线网的全覆盖;优化学术资源数据库访问,提升服务科研水平;持续提升校园网对各类应用服务的支撑能力,持续提升师生的上网体验。
建设校级数据中心,打破信息孤岛,推动校务数据共享。标准先行,推进数据标准、编码标准制定,重点推进包括教职工、组织干部、本科生、研究生、科研、财务、设备、房产等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为学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重点突破,推进重点业务系统的建设,实现业务系统间的数据通、流程通、服务通。全面启动人事、组织、科研及学工等重点业务系统建设,系统建设过程中信息化中心和各个业务部门紧密协同,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流程互联互通,如通过人事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与科研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之间的整合与协同,第一次实现了南京大学职称评审全过程线上化,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职称评审系统与科研系统的对接和数据共享,从科研系统直接获取科研项目、论文论著、专利等数据,解决了职称评审过程中的重复填表问题。
网上办、掌上办,提高工作效率,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梳理了全校各类校务服务事项和流程,推动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从师生最关注的事项做起,进一步简化程序、减少前置审批条件、精简办事材料、缩短办理时间。如迎新工作中使用手机在线填报,实现数据实时统计,扫码一键报到;本科生毕业离校系统对接了图书馆、财务处、教务处、资产处、保卫处、信息化中心等多部门的数据,实现了3427名本科毕业生的在线离校手续的办理,解决了毕业生毕业离校到各个部门奔波的痛点,通过电子离校单为学生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离校服务,业务办理更加高效快捷,同时也帮助部门院系缓解了管理上的痛点问题。
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针对网上办事入口多的难题,推动“一网通办”,推进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网上办事大厅、微信信息门户、APP、统一自助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业务系统一键登录、一站集成,为师生提供统一的一站式服务体验,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打通服务师生的“最后一公里”。如正在建设的海外学者一站式服务系统,为海外学者提供从录用,填报个人信息,办理工作许可证、居留许可证,开通邮箱、上网账号、校园卡,签订合同,报到入职,到入住等的一站式服务,优化引智软环境;微信信息门户服务师生贴心入“微”,自年初上线以来,关注用户已达3.8万人,信息门户面向师生提供涵盖办公、教务、学工、财务、图书、校园卡、网络、生活、资讯、互动等方面90余项移动应用服务,为师生提供便捷的、移动化的一站式服务,针对同学们反映最迫切的需求,推出直观课表、空闲教室、考试安排查询和学分绩计算器服务,实现校园卡、电费、水费、网费、图书欠费等手机在线充值功能;全校统一的自助服务平台,实现了本科生、研究生、教职工自助打印服务的全覆盖,提供学生成绩单、在读证明、四六级成绩、各类奖学金证书,教职工收入证明、在职证明、职称证明等70余项事项的24小时自助服务,打通“服务师生最后一公里”,上线一年多以来,自助服务平台累计为师生提供各类打印服务10万份。
紧紧围绕“师生体验”,做好让师生满意的信息化。为师生服务、为院系部门服务是信息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举办南大特色智慧校园建设专题师生座谈、院系部门专题调研,听取师生、院系部门对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准确把握服务需求、积极回应师生关切,以师生为中心,建立高效的用户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师生满意度。如开通无感知认证及两线程服务,校园网即联即上,避免重复认证,手机电脑可同时上网,提升了师生的上网体验;为师生提供VPN服务,在校外也可以访问图书馆资源等各类校内资源,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全校师生开通Eduroam外访权限,南大师生可在全球六千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使用校园网账号上网;为全校师生提供正版Matlab、Adobe和Chemoffice软件服务,并举办相关培训讲座(Matlab校园活动周),开展正版软件需求问卷调查,助力教学科研;上线自助补卡设备,提供24小时自助补办校园卡服务,为师生生活提供便利;升级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微信扫码登录、手机验证码登录、中英文界面切换等功能;实现成绩、课表、调停课、电量不足、校园卡余额不足、网费余额不足、图书即将到期、网上办事进度等信息的主动推送功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让广大师生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信息化发展永无止境,提升师生获得感永无止境。信息化中心将以“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紧紧围绕把握“九个第一”、建设“第一个南大”持续发力,以“第一资源”开发年、“熔炉工程”建设年、“支部建设”落实年为抓手,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稳中求进,建设具有南大特色的智慧校园,以出“神入化之功”“,书写“奋进之笔”,以出类拔萃之效,交出“奋进之作”,为建设“第一个南大”接续奋斗。(信息办)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