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期以来,我校广大党员、党务工作者和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奋勇争先,建功立业,为学校党的建设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出重要贡献。为弘扬先进典型,全面展示学校广大党员、师生员工在各个领域、各个岗位上作出的突出贡献,遴选了一批党员、党务工作者、基层党组织进行风采展示,以激励全体党员在学校党建和事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开好学校第九次党代会凝心聚力,全面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电子信息学院 宁芊:凝聚民族团结力量 真情温暖援疆之路
富有大局意识,服从组织安排。宁芊作为学校党委选派的中组部第九批援疆干部,于2017-2020年期间挂任新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舍小家为大家,踏实工作、勇于担当,为高校援疆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成绩突出,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奖并记功一次,荣获新疆师范大学“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先进个人奖。
凝聚民族团结力量,真情温暖援疆之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她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教学中大量融入思政课程的思考与实践,在师生交往中做好民族团结,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立德树人”的使命和责任。担任本科班主任期间,宁芊努力走近各民族同学,先后资助帮扶多名家庭困难的学生,辅导学习、帮助解决生活经济困难,与同学们建立了朴素深厚的情谊。她的无私奉献使同学们在大学生涯里根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践行援疆初心使命,投身学院事业发展。援疆期间,宁芊依托学校资源、结合自身优势,做好科研表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援疆干部的初心和使命,为受援学院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她先后分管所在学院的科研、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等工作,着力协助提升学院科研水平。充分发挥自身科研和资源优势,积极联络内地高校资源联合申报国家、自治区科研项目8项,其中立项4项,主持自治区科技援疆计划项目1项,主持NSFC-新疆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先后邀请、组织10多位疆外专家开展援疆学术周等多场学术讲座与交流活动,提升学术氛围。积极推进学科建设,牵头组织新增二级学科无线电物理硕士学位点1个,负责并完成一级学科物理学硕士学位点自我评估工作,组织新一轮学位点及重点实验室申报准备工作。注重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工作,规范研究生理论课程学习阶段管理,组织修订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先后承担4门本科课程教学任务,指导三届共24名本科生毕业设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以实际行动积极牵线搭桥,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受援单位与内地优秀院校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交流,为学科近期发展和长远规划出谋划策。新疆师范大学教师给予她高度评价:“真情援疆践初心,团结师生暖人心”。
田大庆副教授(右3)与2022届毕业生合影
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机械工程系党支部书记 田大庆:奉献公共服务 热爱教育事业
立足实验管理岗位,奉献公共服务15载。田大庆自2005年以来在学院长期担任实验室秘书兼实验室主任,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不分上班下班,平时还是周末,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为学院和老师的发展服务。他协助学院开展好实验室设备修购、实验室教学体系规划与建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检查工作,多次参与学院各专业本科认证与学科评估。在学院与实验与设备处领导下,他与全体老师共同努力保持了机械学院实验室建设环境不断改善、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安全环保长期零事故的良好成绩,有力支持学院3个专业全部通过本科专业评估与学科认证。依托本科评估工作,把学院多年来的设备帐目、实验项目、房间等基础数据整理清楚,做到设备、项目、帐目的高度一致和清晰,为学院规划学科发展、推进实验室建设提供优质基础数据;积极协助学院做好实验平台建设,使学院的实验室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学院连续多年获得的“实验技术立项”项目数在全校工科单位名列前茅。田大庆先后获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奖、全校十佳公共服务奖、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先进工作者等表彰。
潜心教学育人,润物和风细雨。在教学岗位上,他以党员教师身份积极弘扬正能量,不仅传授知识技能,也注重运用新中国以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和重大科技成就,以及自己在科研活动中的感悟去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正确面对人生挫折,正确看待社会,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他积极拼搏,面向西部地区经济主战场,以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传统企业为契机,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和进入科研实验室的本科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严谨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他针对青年特点,主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及时解除思想困惑。
立足新岗位,鼓劲再发展。在担任机械工程系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尽职尽责,积极主动讲党课,组织学院青年教师“先进制造体验”亲子游研学活动、走进红色文化体验基地主题党日等活动,充分发挥贯彻落实学校政策方针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职工温暖之家的情感纽带作用,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左静:理想坚定争做党员先锋 以身作则践行医者仁心
理想信念坚定,党性修养高。作为一名党员,左静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党纪党规,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密切关注党最新提出的重要理论与政策,时刻关注国内外大事,作为学生骨干深入临汾、延安、井冈山等地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热爱人民,心系群众,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校内外公益活动,并多次获省、市以及校级等荣誉表彰。
潜心科研,锐意进取。攻读硕士期间,他时刻以饱满的热情,以严谨务实的态度跟随导师潜心学术研究。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从不懈怠,无论是周末,或是节假日,在实验室总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他思维活跃,积极探索,在科研工作中秉持“求真务实”与“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在遇到难题时主动向导师与优秀的同门请教,一次又一次地克服科研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在硕士期间取得优异成绩,目前已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被评为学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被学院评为“荣誉毕业生”。在科研工作之余,他积极协助导师处理实验室各项科研事务,关心团结实验室同学,热心帮助指导实验有困难的同学。
胸怀大爱,彰显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医学研究生党员,他不忘医者初心,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并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和中国骨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22年3月,他被四川省红十字会告知与一名来自湖北武汉的危重血液病儿童初步配型成功,在面临着毕业与转博的压力,他不顾阻力,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毅然决定同患儿进行高分辨率配型,配合进行后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在采集前的动员以及采集过程中,克服了身体的巨大不适,最终采集分离出207毫升承载着生命种子的造血干细胞悬液,成功挽救了患儿生命,给一个家庭带去了希望的曙光。
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 刘丹:以担当诠释医者使命 让初心闪耀在实干之路上
刘丹始终把呼吸科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作为首要工作,充分发挥支部堡垒作用,优化医教研各业务,严于律己,全面发展,连续两年带领支部荣获医院“先进基层党组织”。
扎实履职尽责,夯实党建之基。作为党支部书记,刘丹着力丰富组织生活形式,创新开展包括党建观影、广安红色教育、离退休职工慰问、福利院慰问、党建宣传等活动,增强支部凝聚力及战斗力。她统筹科室内部与外派工作,积极协调支部成员在甘孜等地开展义诊查房、规范诊疗等,提高当地医疗水平。从疫情爆发最初至常态化抗疫,她积极组织动员科室医护人员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支部多位党员荣获全国及省级表彰荣誉。
把握意识形态,筑牢思想防线。她通过组织生活、党小组学习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医德医风、师德师风建设,明确奖惩机制,将年终医德考核与绩效、评优挂钩。她大力进行思政建设及科普宣教,带领支部荣获医院“科普宣传奖”及“华西宣传突出贡献奖”。通过开展讲座、案例警示等形式进行廉政教育,针对廉政风险点建立专项政策,如支气管镜检查预约轮岗、阳光推介专员管理等,强化监督,确保反馈机制畅通。
担当医者使命,践行党员初心。她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严于律己,不断加强医教研各项工作能力。她践行医者初心,多次至甘孜、马边、乐至等边远贫困地区医疗支援;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先后驰援成都市公共卫生中心、湖北省人民医院,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她创新教学管理,针对本科生、进修生、住院医进行分层递进教学,将理论实践有机融合,在大内科率先开设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的《呼吸疾病进展课程》,获得一致好评;担任临床八年制《呼吸系统疾病(双语)》课程负责人,连续三年荣获“探究式小班教学优秀奖”;参编“十四五”规范化教材《呼吸系统与疾病》,荣获华西医院“教学先进个人”。她致力于医学工作,长期从事“肺癌早期诊断和基础研究”及呼吸介入研究方向,完成全球第一例经支气管新型靶去神经慢阻肺治疗、全国第一例国产支气管镜机器人活检术,开展西部地区第一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术。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四川省科技厅、GCP等多项课题,先后在Nature Communication,Cancer, Lung Cancer,Transl Lung Cancer Res等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作为骨干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黄丽珊:以立德树人为使命 坚守思政课堂三十九载
黄丽珊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专注教育教学工作,用三十九年的时间谱写自己在思政教学一线的光荣使命。
坚守教学一线39载,牢记思政教师使命。黄丽珊作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如探究式-小班化教学、体验式教学,主题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慕课、虚拟仿真实验等,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中取得丰硕成果,教学改革成果在全国推广。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7年开展的“8秒正能量”系列主题教学活动,在全国高校产生积极影响,被众多媒体报道,成为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特色品牌。她积极探索实验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负责的“四川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教学系统”项目成果《我的同学江竹筠》是我校首个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成果。带领教学团队先后获评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课程、省级本科一流课程、省级思政课示范课程等,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等多项教学成果。2011年以来,她连续6次获评我校“最受欢迎的文化素质公选课教师”“探究式-小班化教学质量优秀奖”“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2017年获评学校第三届“星火奖教金”二等奖。她参与指导的第一届至第四届全国高校“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活动分别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最佳创意奖1项。
乐教善教,始终保持对讲台的敬重、对学生的尊重。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无论是必修课还是公选课,每一堂课黄丽珊都用心准备、全身心投入。她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善于运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教学内容贴近现实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她负责开设的“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文化素质公选课,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参与性,注重知识的建构与合作学习。她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在与同伴交流互动中,以及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中获得领悟,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长期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心理学专业服务学生、服务社会。黄丽珊在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获得学校“十佳公共服务奖”。新冠疫情爆发后,她参与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干预整合平台热线志愿服务,积极为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贡献。
汪秀丽教授(左3)带领团队开展调研活动
化学学院教授、环保型高分子党支部书记 汪秀丽:创建“科研+”党建新模式 推动党建科研同步发展
统筹支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汪秀丽坚持支部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动的工作思路,把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实验室日常管理、研究生学习生活、党支部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着力强化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形成了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多年来,支部培养了的20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多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知名企业的学术带头人、高管和骨干。所在党支部多次获评学校先进党支部,并被评为教育部首批“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为学校同类型的党支部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示范。
身兼多职,竭尽所能为科研工作添砖加瓦。汪秀丽既担任学院党委委员、环保型高分子党支部书记,也是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研室主任。她从事高分子教学和科研工作近20年,在无卤阻燃高分子材料及生物基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先后承担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获科技成果奖7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部一等奖4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作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她将无卤阻燃高分子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在核电站用电缆以及高阻燃防火等级木塑复合材料上进行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相关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她连续多年获本科教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培养了近40名硕博士研究生。
巫科(左1)给同学们讲解红色文化知识
商学院党建办主任、组织人事科副科长、行政党支部书记 巫科:坚持党建示范引领出成效 推动事业融合发展创新招
坚持党建示范引领,推动党务工作创新。巫科探索创设的“1345+N”党建工作模式入选校级精品项目,精心打造的“大川之翼”党建先锋育人工作室品牌入选四川省高校网络思政优秀案例。他主持并完成学校党建研究重点课题,长年指导党建学术社团,多次参加全国高水平党建创新论坛并作经验交流,相关研究成果荣获教育部“两学一做”支部工作案例优秀作品奖、全国思政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四川省高校学生思政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巫科历任商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建中心主任、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党建办主任等职,在学院党委领导下主要负责商学院党建工作,组织党建会议、理论学习、党务活动数百场次,牵头负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等重点专项工作。
深耕思政园地,三全育人结硕果。巫科十二年思政工作生涯安全管理服务学生累计800余人,带领学生及学生组织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数十项;他主持并完成校级辅导员工作重点项目,相关成果多次获奖;他坚持党建引领,助力“三全育人”,荣获四川大学“十佳辅导员”“优秀思政教师”“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等奖励数十项。
爱岗敬业作风正,理论宣讲成效佳。巫科兼任四川省青年思想政治宣讲团成员、校青年讲师团讲师、商学院学生宣讲团导师,深入党支部、班团组织、高职院校、乡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宣讲数十场,宣讲受众已达千余人,多次受到表彰。
急难险重冲锋在前,责任担当在肩头。巫科坚持奋战在学院抗疫一线,组织党员100余人次开展抗疫志愿服务600余小时;持续协助学院常态化疫情防控,并第一时间报名学校应急先锋志愿服务;牵头负责并坚持奋战在商学院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等定点帮扶工作前沿,累计入户调研慰问百余人次,联络项目20余项,执笔案例入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
王炳兰(右1)探望离退休老干部
退休党员王炳兰:传承革命志向 做好关怀服务
王炳兰所在的离休党支部中,支部成员出生于1924年至1933年,均为90岁以上的离休老干部。王炳兰退休后,积极热心主动服务老同志,继续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在离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又是9年。
不忘党员初心,传承革命志向。支部当中的离休老干部都历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他们的一生是为新中国奋斗和奉献的一生,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王炳兰作为党支部书记,深刻感受到老一辈革命者身上这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王炳兰组织支部全体成员参观建川博物馆的“中流砥柱”“第一战场”等场馆,向支部其他成员讲述当时激烈的战争场景,艰苦卓绝的斗争条件,整个参观过程老同志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热情。支部成员离休之后仍然时刻关注着祖国,关注着学校的发展。支部组织老同志们分别参观华西上锦分院、温江永宁院区,了解学校的发展,同时积极鼓励老同志们建言献策,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牢记宗旨使命,做好关怀服务。2019年11月以后,由于部分支部成员年事已高,健康状况日下,不再适合外出参加集体活动,党支部的工作形式也逐渐转为定期送学上门或生病时探望等,定期向老同志们传达情况、听取意见。王炳兰将组织活动、送学上门、生活探望相结合,这种“多合一”的支部工作模式既可以保证组织生活、思想学习的连贯性,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切实帮助支部成员。她常常陪老同志们聊天谈心,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庭矛盾,尽力为老同志们排忧解难。真正做到急党员之所急,解党员之所需,充分体现了宗旨意识 、服务意识 ,做到了“用心用情,精准服务”,她细致耐心的态度、认真踏实的方式、真诚温暖的作风,获得了老同志们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政办主任、离退休教工党支部书记 李慧:扎根基层党务 牢记初心使命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信念坚定、素质过硬。李慧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记党的宗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她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主动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具备良好的政策水平和理论素养。
能力优秀、成果突出。李慧连续从事基层党务工作17年,业务能力突出。她热爱党务工作,有开拓创新精神,善于从全局的高度思考、谋划和推进工作,善于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业绩显著。她毕业留校从事党务工作以来,获得12项校级奖励。她协助学院分管领导推进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汇编学院管理文件。她独立承担多项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校内巡察整改任务要求,主动承担离退休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担任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学院联络员,负责党史学习教育方案制定及实施、材料报送、经验总结、学校和教育部相关工作对接等工作;还担任第28届化学年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基层教育报表、学科评估等重要工作的学院专项工作联络员。
爱岗敬业、踏实奉献。李慧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热爱所从事的党务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踏实肯干,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工作,致力于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服务校院发展大局。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她积极参与学院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党员发展转正,到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党内信息统计等工作。担任离退休教工党支部书记期间,在年度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被评为“好”。在学院的顶层设计和合力推动下,由她作为联络员参与的学院高层次人才工作在近年来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