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兰州大学物理学院2名博士后、1名毕业博士入选2022年度“博新计划”

来源:兰州大学  2022-06-24 09:51:22   456 阅读

6月16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2022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拟资助人员名单,我院“萃英博士后”白思远(合作导师罗洪刚教授)和马鸿云(合作导师兰伟教授),2022届博士生王俊璋(博士期间导师刘翔教授)3人入选,本次全国共资助400名。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简称“博新计划”),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实施的博士后人才计划。是国家为吸引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人才支持计划。该项目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一批国内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给予每人两年共63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3万元为国际交流经费。

扩展阅读:



白思远,男,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萃英博士后。2015年获兰州大学学士学位,2021年获兰州大学博士学位。2021年入职兰州大学物理学院,合作导师罗洪刚教授。研究生期间在安钧鸿教授课题组长期从事量子光学和开放量子系统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耗散量子电池的Floquet控制方案和稳定自旋压缩态的耗散制备方案。白思远博士主要关注开放量子系统、Floquet控制和量子计量等领域,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A、Physical Review Applined 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篇。



马鸿云,男,汉族,中共党员,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萃英博士后。2016年获天津大学学士学位,2021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2021年8月入职兰州大学,合作导师兰伟教授。主要从事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在电极材料孔结构调控方面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特别在溶剂化离子与电极材料孔结构匹配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进展。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nergy Environ. Sci., 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目前已有1项授权;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多项科研项目;掌握原位XRD、原位拉曼光谱、原位红外光谱等多种原位电化学表征技术。



王俊璋,男,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2016年获兰州大学学士学位,2022年获兰州大学博士学位,目前已获得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资助。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王俊璋在刘翔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类粲偶素XYZ粒子和奇异夸克偶素性质”的博士论文研究,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hysical Review D/ Physical Review D (Letter), Physics Letters B和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论文被引用200余次;曾获三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甘肃省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生、兰州大学优秀毕业生、兰州大学优秀研究生等荣誉。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