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校庆日第一位观众走进校史馆。扫码、测温、登记后,他收到了一份意外的惊喜——校史馆特意为校庆当天第一位观众准备的纪念品《春风化雨录·2022清华大学周历》。这份文创产品是由清华大学校史馆、档案馆和招办共同策划制作,集中呈现了50余位清华“大先生”的行思语录和精美的校园风光。
第一位观众走进校史馆
范宝龙为第111位观众赠送纪念品
受疫情影响,来京、出行和进校都有很大困难,但仍有不少师生和校友来到校史馆参观,学习清华悠久的历史,重温求学清华的时光。为了感谢大家对校史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校史馆特别向4月24日111周年校庆日当天前111位进入校史馆参观的观众,赠送新出品的校史馆文件夹和签字笔等文创纪念品,其中第1~10位和第100位观众,还有特殊纪念品——校史馆馆长范宝龙书写赠语、盖有清华大学校史馆篆刻印章的《春风化雨录·2022清华大学周历》,第111位观众获得了校庆精美邮折,并与范宝龙合影留念。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清华大学”专题展
“清华人 奥运情”专题展
“我爱清华”111周年校庆插花展
第七届“清华史料和名人档案捐赠精品展”
校庆期间,校史馆在办好“清华大学110年校史展览”基本展陈的基础上,还展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清华大学”专题展览、“清华人 奥运情”专题展览、第七届“清华史料和名人档案征集精品展”、清华大学创新成果展、“我爱清华”111周年校庆插花展等,涵盖校史党史、科技创新、体育文化、插花艺术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互动体验丰富,受到广大师生和校友的喜爱。
捐赠人(中)亲自来看展
由清华大学档案馆、校史馆联合推出的第七届“清华史料和名人档案捐赠精品展”于4月22日起在校史馆二层大厅与广大校友和各界观众见面。本次精品展由12个展柜组成,共展出30位清华名家、校友及其亲属以及各界收藏家捐赠的笔记、手稿、讲义、照片、证书、奖章、徽章以及学生学习生活资料等各类展品100余件,主要来自于过去一年间的档案史料捐赠。其中有清华学校时期校友孙承谔、黄人杰赴美留学时的老照片以及孙承谟、萨本栋签名的藏书;有《杨绛日课全唐诗録》手稿,这是钱锺书先生甄选、杨绛先生抄写了六年的唐诗集成;有马识途先生105岁时为电影《大学》题写的片名;有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大中院士为信研院建院五周年的题字,有著名天文学家、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学生证、出入证、毕业证书及1965年绘图竞赛成绩优秀纪念奖品;有1929级校友、外交家乔冠华的德文藏书《黑格尔文集》;有建筑学院教授高冀生的手绘建筑画“清华十景”等,吸引了不少校友凝神观看。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清华史料和名人档案征集工程”从2015年启动,至今已实施七年,档案馆、校史馆收到来自海内外各界200多位人物捐赠的史料与实物万余件。这些史料保存在档案馆恒温恒湿库房中,极大地丰富了清华的历史文化库存。
央视频直播“珍藏在高校里的国家记忆”
因疫情影响、现场观展受限,为了让更多师生校友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了解校史、学习校史,校庆日当天上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央视频”平台和“国家记忆”栏目,联合清华大学,推出清华111周年校庆直播特别策划——“珍藏在高校里的国家记忆”。范宝龙带领大家云端探访校史馆的珍贵馆藏和展示陈列,讲述珍藏在清华园里的历史记忆。当天,通过央视频、清华大学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以及清华大学校史馆视频号等平台,共有359.65万人次观看了直播,清华校友和社会人士通过直播学习清华校史,了解清华的优良传统,共同祝福清华111岁生日快乐!
戴上红色校友胸签,坐着轮椅“回家”看展
离退休志愿者精彩讲解
4月23、24日两天,校史馆共接待了800多位观众现场观展,20多位学生和离退休校史讲解志愿者轮班值守,提供随时的讲解服务,给校友们温暖的回家的感觉。
今年是校史馆完成提升改造、清华大学110年校史展览开幕一周年。一年来,校史馆采取多种形式为师生员工提供服务,不断加强校史宣传教育,提升服务能力,吸引更多师生、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校史馆,“让校史成为每一位清华人的必修课”已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
观众留言
“走近清华,感受历史”“感受清华,梦想清华”,留言簿上充满了对清华的感恩和对校史展览的认可,字里行间溢满浓浓的祝福。难忘校庆日,打卡校史馆!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