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仰,守望是前进时履行的责任与担当。2001年,年仅18岁的刘帅走进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这片神圣土地,成为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时至今日,他已在岗位上默默奉献了20多年,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非凡之歌。
平凡岗位奉献青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重庆作为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孕育了一大批革命英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刘帅从小就听大人们讲红岩村里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也熟知歌乐山下江竹筠、王朴、刘国鋕等红岩先烈的英雄故事。
“重庆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孕育了一大批彪炳青史的共产党人,他们的红色故事早已融入我的骨髓。”刘帅说,他一直深爱着这份工作,把红岩故事讲得出彩,把红岩精神传得更远,是他始终不变的坚守。
对红岩的特殊情感,以及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直支撑着刘帅。多年来,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黑夜黎明,无论是疫情肆虐还是身染疾病,他始终坚守讲解岗位一线。在20多年的讲解生涯中,他讲解了3万余场次,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源源不绝的工作热情来源于对平凡工作的坚守,也来源于他质朴的愿望:希望把红岩故事讲得出彩,让红岩精神传得更远。
“因人施讲”产生共鸣
在刘帅看来,讲解工作就像星火,能点燃更多人的内心。“讲解员每天要面对不同身份、年龄的观众,想要讲好红岩革命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历史,就要在讲解方式上做到‘因人施讲’,表达方式、内容选择甚至表情语气都要有所区别,最重要的是让听者能够共情和共鸣。”刘帅说。
如何让不同身份、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观众身临其境?刘帅表示,他会根据不同观众进行“量身定做”讲解。在工作前,他会对参观者做一个整体预判,“如果是中老年人,他们大多数都看过小说《红岩》,解说时会先从小说人物入手;如果是大学生,会在讲解内容上特别强调烈士的教育背景和理想追求,鼓励他们奋勇向前;如果是小朋友,会重点讲年纪相仿的‘小萝卜头’的故事,并在讲解过程中设置一些小问题,与小朋友们互动,让他们更容易接受。”
从事讲解员工作20多年来,工作中很多细节感动着刘帅。刘帅回忆道,2016年,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狱中红旗展板前,听他讲述革命者在白公馆监狱里制作红旗的故事时流下了眼泪。老人从包里掏出一本手抄版的《红岩》小说,这本意义非凡的小说是由这位患有轻微阿尔莫兹海默症的70岁老人,一笔一笔抄写下来的,整整珍藏了55年。
为了寻找心中的记忆,老人专程从山东到重庆,来到《红岩》故事发生的白公馆、渣滓洞。对老人而言,此行是一次信念的坚守。“这种精神令我深受触动。人这一生,只有拥有坚定的精神信念才能不枉此生。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帮助大家不忘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就是我对信念的守望。”刘帅说。
争做红色讲解员标杆
凭着对讲解岗位的热爱、周到热情的服务、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朴实的工作作风,刘帅深受广大观众、同事好评和赞誉,成为红色讲解员的标杆。在做好讲解工作的同时,刘帅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主动与新入职的讲解员分享工作经验和讲解技巧,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和交流学习,带动博物馆讲解员整体业务水平提升。
20多年的讲解生涯中,刘帅曾赴北京、上海、天津、西藏等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学校、部队、工厂、社区宣讲红岩精神,并在全国及省市级各项评比中取得了骄人成绩,获得了“全国十佳科普使者”“2013—2017年度重庆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怎样赋予红岩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是刘帅不断学习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刘帅围绕“文化+旅游+党性教育”深度融合,深挖文物故事,结合时事政治,不断探索宣讲形式。他参与打造的情感教学课《红岩礼赞》、巡讲故事会《让烈士回家》、特色微党课《狱中八条鸣警钟 牢记使命谱新篇》、特色思想政治课《红岩革命故事展演》为数以万计的群众、党员和学生奉上精神文化“大餐”,让红岩文化品牌深入人心。
刘帅说,“‘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不仅仅代表我个人,也属于每一位为红岩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红岩人。未来,我希望把红岩精神和红岩故事传播到更远的地方,特别是偏远山区和农村,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我也希望做好‘传帮带’工作,让更多更优秀的红岩讲解员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把红岩故事一直讲下去,做红岩历史的守望者。”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