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1-10-14 17:21:47   661 阅读

云南省安宁市金方街道自2008年正式挂牌以来,一直面临着老旧小区多、老龄人口多、困难人群多、社会管理难、资源整合难、为民解困难、服务平台少、服务力量少、服务措施少等“三多三难三少”问题,金方街道坚持问题导向,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教化,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基层治理“一条心”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心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凝聚各方共识,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突出组织引领,实现组织联动。以党建带群建的方式整合辖区组织力量,统筹社区大党委、区域化共青团联盟、工会联盟、妇女联合会“4”个组织,联合“N”个区域内志愿者队伍、居民代表等组成党建协作联盟。通过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以“三张清单”管理、相互通报情况、多向考核评价等方式,形成“小社区、大统筹”城市党建工作新格局。突出制度引领,实现合作共赢。以制度建设填补基层治理空白点,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领导班子联系村(社区)、党员干部联系驻区单位制度,社区、物业双向沟通、交叉任职制度,通过跨区域“社区+社区”“社区+机关”“社区+企业”等方式,建立跨域党建联合体,推动惠民乐民、文明创建和社区发展“多维共赢”。突出示范引领,实现以优促优。以“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率先打造一批拿得出、叫的响、立得住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如全国知名的新村社区,晓塘社区、朝阳后山社区先后获评省级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点,通过先进砥砺后进,形成“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的工作格局。

以自治为根基,同下基层治理“一盘棋”

发挥自治“本色”作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让更多居民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网格建设,激发治理活力,建立完善“一核三委六支队伍”基层治理体系,切实把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社会组织、公安、城管和市场监管队伍嵌入网格,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突出党群组织聚人、为民惠民聚心、共治自治聚力的“三聚工程”,突出“党建活动联抓、民生实事联办、治理难题联解、志愿服务联动”。加强民主协商,激发治理效力,充分利用网格员、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群体直接联系群众的优势,建立“定期走访”制度,通过采用居民议事会、流动现场办公会、党建联席会等形式,依托党代表接访日、人大代表接访日、居民议事亭、社区之家等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民主协商活动,架起群众与党委、政府沟通的桥梁,使协商民主的渠道作用得以充分展现,做到居民共同协商、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加强资源共享,激发治理合力,整合辖区公共服务资源、统筹社区组织资源、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辖区孝道文化教育基地、6所老年大学、10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5个分所,41个妇女儿童之家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及设施,通过“循环式五单制”“民情联络员”等方式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三全服务”。

以法治为保障,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充分发挥法治“主色”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法治文化引导基层群众参与,推进基层治理法制化。突出“统筹+联动”,狠抓基层法治建设。加强对村(社区)权力运行监督,全面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确保权力运行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规范、规范有依据,真正把“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突出“融合+创新”,提升法治宣传质效。以金方街道日月湖法治宣传教育广场、晓塘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公园为主阵地,以“法律六进”为抓手,采取一村一居法律顾问讲授、举办专题法治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突出“调处+监管”,筑牢基层稳定防线。坚持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网格管理为依托,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挥中心,采用“互联网+大调解”的工作模式,运用“网格+调解”“政府+民间”“党建+红心”等矛盾纠纷多元排查调处手段,最大程度将有关基层生产生活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确保实现矛盾纠纷“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以德治为教化,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水”

发挥德治“亮色”作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养德,潜移默化引导人们讲文明、守道德,营造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良好社会风尚。深化文明创建,提升文明素养。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航引,积极抓好金方四“十”工程,加大爱国卫生七个专项整治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打造美丽整洁的生活环境,逐步推进城乡“水利”“亮灯”“通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让辖区居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变化和成效。推进移风易俗,助力基层治理。从革除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着眼,进一步完善自治章程和“两约”,遏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将“软任务”变成“硬约束”。同时,注重身边好人好事的挖掘,选树一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尊老爱亲的先进典型大力进行宣传,放大“好人”效应,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常态。强化志愿服务,彰显责任担当。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健全党员、青年、巾帼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志愿者队伍,大力开展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宣传活动、服务居民等不同领域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讲、评、帮、乐、庆”等文明实践方式,开展种类繁多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营造“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的浓厚氛围。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