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6《中国民航报》 头版
乘长风破万里浪
—— 记中国民航大学构建一流学科牵引下的创新生态体系
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教育科技展上,来自中国民航大学的志愿者一番轻松操作,眼前的屏幕上便出现一架完整的虚拟飞机,驾驶舱、机载系统、维护场景清晰可见。在该系统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完成手册维护训练任务409项、故障隔离训练任务118项。
这是由中航大樊智勇教师团队研制的民航飞机维修工程仿真训练系统。该系统作为集维修基础、系统综合、维修工程、创新训练等于一体,多层次、全场景的机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以系统为代表的系列教学设备和课程体系建设,获得发明专利1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1项,并在全国范围内30多所院校、科研机构推广应用。
科技创新是民航强国建设的不竭动力,也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举措。中国民航大学建校70年来,积极融入国家和行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学科引领、平台支撑、创新驱动,构建起“以航空安全为主体,以交通运输、航空宇航为两翼,以应用数学、信息技术、人文经管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三支撑”学科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其在基础理论、行业技术、推广应用方面的政策、队伍、意识、环境、技术、装备等综合优势,致力于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民航强国建设加强学科建设,推进科技创新。
强内涵 创一流
立足行业打造优势学科群
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龙头,一流学科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石。中航大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双一流”建设为主线,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突出建设重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在中国民航大学,我接触到了民航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手段与理论方法,开阔了国际化视野,树立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理念。”2020级博士研究生何鹏说。2018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全国首个面向航空安全领域的博士点,实现民航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突破。
目前,中航大拥有工、管、理、经、文、法、艺7个学科门类,学科专业覆盖民航主要业务领域。其中,数学学科在2019年上海软科排名中居国内第38位,航空宇航和交通运输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名单,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并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列全国航空航天、民航类院校第一名。此外,以安全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学科为矩阵的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该学科已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顶尖安全,一流交通,知名宇航,精品信息,交叉理学,特色文管”。“十四五”期间,中航大以构建一流民航学科生态体系为目标,引领学校创新发展,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协同发展。2021年,中航大依照“按一级学科建学院”思路,高效完成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学科专业调整,重新组建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对安全科学与工程、适航审定、机务维修、交通运输工程、无人机工程、应用心理学等学科专业重新赋能,构建了围绕安全民航、智慧民航的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型学科体系。
整合资源优化结构
构建富有战略力量的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是高校争创一流学科的关键要素,在促进新兴学科发展、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以及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学术队伍建设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学校高起点高规格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成立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创新研究院,统筹实施学校高层次科研平台和科研实验室的建设、运行与管理,统一组织参与民航安全运行的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围绕国家和民航战略需求,分别组建航空安全性与适航、空域安全运行、智慧机场、智能网联和无人机、绿色发展等五大战略研究院,并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政策,聘请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纲开展前沿性科研工作。
近年来,学校在民航局、工信部、空管委及天津市支持下,平台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获批准“四型”科研院所和“五大”基地,省部级科研机构达到24个。2017年获批准民航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民航航班广域监视与安全管控技术重点实验室,2019年获批准民航热灾害防控与应急重点实验室,同时参与共建6个民航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拥有全民航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智库群。2016年获批准临空经济研究中心(天津市高校智库)和中国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获批准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获批准天津市交通运输新型智库和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获批准中国民航行业文化研究中心。这些智库为民航高质量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政策咨询和决策支持作用。
近年来,学校在适航审定领域获批准大型科研条件建设项目2个。大飞机重大专项适航审定科研条件3个实验室(大型客机系统安全性适航审定实验室、机载电子硬件适航审定实验室和电磁环境效应适航审定实验室)2017年9月正式获得工信部立项,已完成建设和平台搭建,全面开展工作。大型客机适航审定条件建设发动机适航审定技术实验室2019年9月正式获批准立项,目前已完成主体建筑的设计,正在进行招标,相关工艺设备也在同步招标。中航大作为适航审定技术研究“国家队”实至名归。
筑巢引凤,高水平平台吸引高水平人才。学校全面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培育,打造成体系人才队伍。近5年,学校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人,新增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领衔的省部级人才70余人次,新增蓝天学者特聘教授6人,新增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5个。此外,学校还聘请了以5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提名的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化学家舍费尔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教授为代表的荣誉教授、讲座教授。
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中国民航大学以科研平台为载体,让人才作用的发挥、成果的更替、学术的交流和知识的更新呈现出崭新面貌。
锚定前沿 突破创新
创造一流科技成果
2020年6月23日,北斗卫星完成组网,标志着我国建成了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浏览着新闻,青年教师汪万维非常激动,作为“北斗在运输飞机应用示范项目”的主要成员,他期待已久的好消息终于来了。“北斗在运输飞机应用示范项目”由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航空器全球追踪与监视技术研究中心牵头,与国航联合制订技术方案,2018年5月启动,2019年8月获民航局立项批复。“将北斗应用于运输飞机的定位与追踪,是中国民航追踪监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汪万维说,“项目将为后续批量加改装北斗系统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对提高我国航空安全监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民航大学坚持“四个面向”,紧紧围绕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立足科技前沿,推进原始创新、重大科技攻关和应用科技研发,实现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面向国产大飞机、国产卫星导航系统、国产服务设施设备市场导入的窗口期,中航大加强民航关键技术、产品和服务攻关,发挥高水平政策咨询和参谋助手作用。
广域航空安全涉及民航运输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为建立广域航空安全监控网,提升国家空域安全监控能力,中国民航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域航空安全监控技术及应用”,探索建立自主可控的全球航空监视网及服务体系。该项目将建立星、空、地一体的广域航空安全监控新体制,实现航空监视领域的顶层规划,在保障运输航空、通用航空安全运行的同时,全面带动北斗导航、航空监视、空管运行、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是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部署、实现航天强国的重要组成。中航大瞄定这一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参与民航局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民航应用论证工作,增强了自主卫星通信能力、北斗导航能力、星基ADS-B监视能力,摆脱了长期以来我国对铱星、海事等卫星系统的依赖,占领了全球信息技术的制高点。
大型客机项目筹备组十四年如一日,为国产大型客机C919技术方案联合论证、安全性技术评估管理与文件体系、适航工程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和客户服务技术体系等提供了重要支持;民航航班广域监视与安全管控技术重点实验室面向航班安全运行的全链条、全过程,在广域航空监视技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航空安全信息平台、航班运行安全管控技术、航班监视与安全管控集成应用技术四个方面攻坚克难。
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专攻飞机与发动机深度维修技术,破解了“卡脖子”难题,其研发的航电设备综合测试系统突破了国外对我国解码技术的封锁,多项发动机零部件修理技术获FAA/OEM认证授权。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地面特种设备研究基地集合了20余项有效发明专利,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场除冰系统。该系统有助于提高冰雪条件下民航机场应急保障能力,减少航班延误。
在5G蓝海下,中航大发力飞联网平台建设,推动智慧民航提效破局。当移动通信网络和卫星网络实现对万米高空以下的空域进行立体、分层覆盖时,民航业就此进入空中智能网联时代。目前,平台已集成包括机载通信、无人机监管、智慧机场等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发挥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同中国商飞、航企等单位合作,围绕5G应用场景论证项目,在前期关键技术研发基础上,在航班上实验互联。”民航航班广域监视与安全管控重点实验室主任赵嶷飞说。
国家重大专项研究多点开花,学校参与中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航空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机场道面性能恢复新方法与新工艺研究”,探索国内独家创新技术。其中道面超薄层修补材料可实现30分钟准备、30分钟施工、30分钟撤场的单板块施工,撤场后无须养护,立刻开航。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民航强国建设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转段进阶”的关键期,新阶段、新目标、新形势都迫切需要科教创新。面向“十四五”,以智慧为重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唯有取智慧之法,才能走未来之道。中航大联合发起成立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航空航天领域重点高校、优质科创企业、特聘专家荟萃,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下,人才引育、科技创新、项目对接、产业协作4项任务齐头并进,构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为智慧民航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