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8日0时至24时,湖南省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已连续13天本土0新增。本轮疫情中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致病性强。在湖南省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领导下,由我校党委书记陈晓红院士团队毛星亮博士和中南大学教授,以及省内专业技术公司联合组成的疫情防控数据应急专班贴合防控现实需求,经过一个月的科技攻关,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努力提升筛查工作的速度和精度,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果,有望在后续疫情防控工作中得到验证和应用。
“码”上行动:调动多方资源,切实提高流调排查效率
为了做好防控,本轮疫情湖南划分了3个高风险区域、25个中风险区域。由此产生大量的病例活动轨迹时空,伴随人员信息和重点地区出入人员信息。在本次流调排查过程中,疫情防控工作面临了一个新问题:黄码人数在短时间内骤增,既给相关市民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一线疾控人员增加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在“码”上这件事,省联防联控机制马上有了新的题目:依托通信大数据,如何组织好科技攻关,切实助力高效防控。根据省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部署,省通管局立即组织了我校、中南大学和相关专业技术公司,选派精干力量组成专家组,开展“产学研”联合集中攻关。
(陈晓红院士团队专家组成员开展实地调研)
专家组以长沙“乾城嘉园”小区为案例,多次奔赴调研,充分了解社区周边情况,听取一线疾控人员的意见,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中高风险区域周边人群涉疫风险筛查方法,用于快速筛选出黄码人员中涉疫风险较低的人员,供疾控部门参考,经核实后进行黄码转绿码。
“码”上显成效:用好大数据,高效防控助力复工复产
据省联防联控机制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联合攻关专家组成员主要由我校前沿交叉学院陈晓红院士团队派出的相关领域专家教授组成,中南大学、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安恒信息湖南公司、天湘和信息科技公司等多家专业单位积极提供了相关数据资源和技术支撑。
(案例小区地理信息及周边基站位置)
专家组提出的方法利用行政区域边界数据,结合基站信息覆盖偏移的特性,建立边界数据剔除模型,提高涉疫区域用户统计精度。并结合行人经过的基站信息,智能分析这些人员的行为轨迹和出行时间,判断其是自驾车、公交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同时,通过信令数据,统计分析人员在封控区域及其周边范围的驻留时长,判断其是常驻人员还是临时经过人员。最后,通过该方法模型的分析,从中高风险区域周边的黄码人群中快速筛选出涉疫风险较低的人员,供疾控部门参考,经核实后进行黄码转绿码。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整体态势下,我校前沿交叉学院将在校党委书记陈晓红院士的指引下,根据省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部署,持续跟踪防控现实需求,发挥数据技术优势,在“战疫”斗争中,努力贡献湖工商力量。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