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

强党性 立宗旨 担使命│训保支队党史学习教育延安培训班心得体会

吉林消防训保支队  2021-06-07 15:03:39   829 阅读

image.png


根据总队党委的统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总队举办的第一期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班,与总队机关、各支队党员干部代表共同前往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参加为期一周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下面我就此次培训,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几点学习心得和感受:


image.png


谈感受

此次延安培训,通过专题授课、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红色故事会、交流研讨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为我们生动展现了老革命前辈们在延安的艰苦光辉岁月,从大量实物、照片、故事、影像、实地探访之中,我再次感悟了延安精神的真谛,身临革命战斗之 “境”,再一次重温入党誓词,我对誓词中每一个字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每个字又仿佛连成一幅画,无数英雄人物为了革命胜利、人民幸福前赴后继,浴血沙场的情景宛然浮现脑海。

延安之行,让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思想,更增强了党性,让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和发扬新时代的延安精神,就一定能早日实现我们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结合“延安精神”谈心得

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圣地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可以说,“延安精神”是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精神延展,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结合消防工作实际,延安精神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1

强党性

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始,此次运动,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起到了统一共识,凝聚政治力量的效果。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全党同志要加强党性锻炼,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通过此次培训,我们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把思想认识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效,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实事求是,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要通过强化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领率力,创新政治工作新模式,树立政治工作威信,切实把总队党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

立宗旨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讲话,并在此之后的一年内连续五次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式载入党章,升华为全党奉行的唯一宗旨。通过实地学习,更加深刻的领悟到张思德等无数共产党人所体现出来的“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精神。我们消防救援队伍是与群众关系最近、贴的最紧的队伍,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消防救援队伍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推进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根本路线,想方设法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推进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3

担使命

战鼓催征,使命在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首先要在思想上与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学延安经验、学延安方法。在工作实际中传承延安精神,坚持用心做实事,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严格遵守纪律,甘于奉献。切实增强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管好自己、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在今后,我将所学取其精华与消防救援、战勤保障等实际工作相结合,秉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将红色教育向纵深推进,做有担当、有作为,永葆政治本色不动摇的时代新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image.png


不 忘 初 心 牢 记 使 命

延安的胜利是思想和战略的胜利

训保支队党史学习教育延安培训班心得体会

训保支队党委委员、副政治委员 刘玉

在延安学习一周,收获满满,体会颇丰,谈一点儿体会,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延安的胜利,归根结底是共产党在思想上和战略上的胜利。

长征途中,我党面临着南下和北上的选择。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南下还是北上?在这个关键问题上,中共中央和张国焘之间产生了分歧和争论。

中共中央考虑到川陕甘地区地域广阔,交通方便,汉族居民较多,帝国主义势力和国民党统治薄弱,而且靠近抗日斗争的前线华北,因此主张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在北方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领导和推进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但张国焘却认为,红军应向西退却到人烟稀少、少数民族聚居的川康边地区,或南下攻取成都,以为这样可以避开国民党军强大的军事力量。


image.png

在这场“北上南下”之争中,张国焘因为对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的错误判断和估计,更出于自己的政治野心,屡次反对中央作出的决定,向党要兵权,发展到对中央进行武力威胁,以至于另立中央,公开分裂。中共中央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终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维护了全党全军团结,促成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开创了我党在延安发展13年由弱变强的崭新局面。

这次选择,抛开其他战术上、利益上、党内斗争上等等的因素,就从一个出发点,也应该是北上。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抗日!这也是我党和国民党最大的区别,是思想上、道路上和战略上的区别,从而高下立判。抗日是全国人民的呼声,是顺应民意的,几千年前的古人都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


image.png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了,蒋介石不去抗日,而去剿共。蒋的想法貌似很正确,从他的战术层面考虑也无可厚非。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他就已经看出共产党强大的信仰力量、组织能力和战斗能力,必将取国民党而代之。那时,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既是共产党员又是国民党员,毛泽东担任国民党宣传部部长,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们的能力,蒋早就看在眼里。所以,他无时无刻不想着消灭共产党。可是他算的是自己的小账,没有算算民族和人民的大帐!他就没想到,抗日才是民心所向!反之,我党却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思想上、道路上和战略上的制高点,团结了原本对共产党不了解、甚至敌视的力量,让他们成为了支持共产党的先锋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张学良。

张学良丢了东北,最想抗日打回家的就是他。可是老蒋不同意,非让他打共产党。真是不打不相识,几次交锋后,少帅服了。几万人马、几条破枪,打的他落花流水。战场上打败了少帅的身体,几次谈判,周总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从思想上打败他的内心。最后才有了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


image.png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了全国统一抗日战线。可也变相加紧了日本侵华的步伐,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半年不到,12月南京丢了,日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在你的首都进行屠杀,目的就是打击中国人民抗日的信心。历史上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日本以为学习满清当年的做法,就能入主中原、一统江山。可他没学到的是,满清能在中国坐稳江山,靠的不仅仅是马蹄和屠刀,还有文化的认同和归顺。大明朝都不敢拿来作为国家统一教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竟然被满清皇帝拿来作为立国之本,才有满清近300年的统治。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失利,原因也在于蒋的战略失败。为了向世界彰显中国军队抗日的决心,为了让外国记者看的清楚点,选择在淞沪大平原与强大的日军决战,哪有不败之理!相同的境遇,看看延安怎么做的。


image.png

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18日晚,在国民党军进攻延安已清晰可闻的枪炮声中,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对于1947年共产党军队撤出延安的做法,很多领导和军事将领不理解为什么要撤出。因为延安是红色中国的首都,是“革命圣地”。一旦我们放弃了延安那不就标志着革命失败吗?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但毛泽东就说了十六个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同样是面对强敌,国民党不惜尸横遍野,作秀给列强,妄图获取支持。反观延安,面对国民党疯狂进攻,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作出以退为进的战略部署,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纵使延安是革命圣地,也果断放弃。

我党正确的战略决策比比皆是,延安学习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有“论持久战”。


image.png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了一次成功伏击战,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甚至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毛主席在表扬部队取得胜利的同时,也指出,今后这样的胜仗要少打。为什么?因为伤敌1000自损800。此时,华北还没丢,南京还没丢,毛主席就已经意识到抗日战争不是拼人多的速战速决,可见伟人的高瞻远瞩。

1938年5月,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10个月。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继陷落。“亡国论”“速胜论”等论调甚嚣尘上。为了凝聚国内抗日力量,坚定国人的必胜决心,毛泽东对抗战10个月以来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性解释,发表了《论持久战》。《论持久战》全文5万余字,共计约120个自然段,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情况,彻底批驳了“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论断,指出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客观依据,并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3个阶段。

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期间所作的战略部署上看,再次表现出了我党高出国民党一大块。当蒋介石想着怎么作秀,给全国人民、外国记者表演我们殊死一搏的抗日精神时,毛主席想的却是如何实事求是的打持久战,争的不是眼前一时的得失,一城一池的得失,是从长远战略角度考虑,如何取得最终的胜利,如此比较再一次高下立判。


image.png



我党建立百年,走了很多弯路,但是因为我们在信仰、思想、道路、路线上始终没有放弃为人民谋幸福,没有改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顺应民意,即使在战术上一时出现失误,甚至出现重大错误,只要我们找回初心,也不妨碍我们取得最终的胜利。蒋介石面对强大的对手,采取的措施不是完善自己,解决自己党内腐朽的问题,而是想方设法利用战术上的优势,通过出卖利益换取各方军阀、财阀、帝国主义的支持,虽取得短暂的胜利,然败局早定。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要取得最终的胜利,还要解决自身的问题,打铁还要自身硬,只有你自己足够强大了,才不怕强大的对手。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