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田会议是我们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古田会议探索了从思想上建党的正确道路。古田会议确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建军路线。古田会议奠定了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基础。二、古田会议精神指引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发展进步的伟大实践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注重运用这一宝贵精神财富指导和推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三、沿着古田会议开辟的道路推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科学发展新世纪新阶段,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我军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党内的重大问题,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会议将毛泽东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陈云手稿记载的遵义会议作出的四条决定:(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林伯渠随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林伯渠回顾一年来的长征征程,充分认识到了遵义会议的极端重要性,认为只要坚持遵义会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能获得无穷的力量,就能踏上“无歧”的坦荡阳关,就会“迈步前进”,绘出中国革命的“绝妙”诗篇:一年胜利达吴起,陕北风光慰所思。大好河山耐实践,不倦鞍马证心期。坚持遵义无穷力,鼓励同仁绝妙诗。迈步前进爱日永,阳关坦荡已无歧。
欧阳文历任红三军团第三师政治部宣传员,一团宣传队队长,二团俱乐部主任,红一军团第四师十二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等职。遵义会后,红军把敌军远远抛在后面,在战斗胜利的行军间隙,欧阳文在小小的笔记本上兴奋地挥笔写道:遵义会议挽艰危,全军将士喜上眉。重占遵义施计巧,再夺娄山显神威。四渡赤水歼顽敌,三路白军化烟灰。夜过乌江迫贵市,军威浩荡震蒋魁。
郭化若历任第二纵队参谋长、纵队队长、红四军参谋处任处长、红一方面军代理参谋长等职,一直在毛泽东、朱德身边工作,后被被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排挤,解除了职务,开除了党籍。红军中他咬牙跛行8000里,于1935年1月到达遵义,听到遵义会议精神的传达,感慨万端,提笔写下《七绝·遵义会后》一诗:千钧重担一丝悬,有术回天事亦艰。十日长征停遵义,单纯防御责谁肩?
伍修权任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李德的翻译,李德作风粗暴,动辄训人,伍修权的翻译工作实属不易。遵义会议撤销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为此,伍修权在会议期间特作《七律·历史转折》一诗,表达他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遵义会议精神是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对这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中共党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党内外都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都明确认定了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的伟大功绩。但对这次回忆到底留给我们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或者更具体地说,如何表述遵义会议精神?党史界、学术界讨论热烈,见仁见智。如今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有了明确的表述,唯独遵义会议精神表述尚无定论,各界都希望尽早有一个统一的概括。综合今年国内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依据“忠于史实、激励当代、启迪未来”的原则,当前应当大力弘扬遵义会议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和务求必胜等二十字精神。
全国干部培训基地 一般指的是中组部建立的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2009年中组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干部培训高校基地暨中央和国家司局级干部自主选学试点工作会议。会议中指出,要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充分利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干部培训高校基地,成为广大干部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的知识库。中组部和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和规范高校干部培训基地的意见》,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14所高校为首批全国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当下,不容忽视的是,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世情、国情、党情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日益突出,矛盾也是日益升级。如,贫富悬殊、官僚腐败、房价虚高、环境污染严重、还有教育和医疗仍然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等等。我们党的干部不仅要接受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在此过程中,还要时刻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强调,“赶考”过去合格了,不能代表将来也合格,上次合格了,不能代表下次也合格,一次合格了,不能代表一生合格,“赶考”是每个共产党人的毕生政治必修课。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坚定了我们要进行全面改革的决心和步伐。而我国现在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敢于涉险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可以说,新的“赶考”难度在不断增加,考不过去,就要被人民淘汰,时代淘汰。所以,我们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从新挑战中需找解决办法,不断强化“赶考”意识,时刻保持“赶考”状态。常学“赶考”之题。西柏坡时期,党的地位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毛泽东号召全党重视学习,用极大的努力去掌握不熟悉、不懂的东西。他强调,不懂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听取下级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后做先生。新的历史时期,与党在西柏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我们不懂和不了解的新东西。这就要求党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学习创新,与时俱进,破解“本领恐慌”,进一步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就会有失去执政资格的危险。常念“赶考”之律。廉洁自律是稳定之基,勤政是发展之力。只有廉洁勤政,才能增强领导者的号召力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取得领导工作的主动权,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经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发展的考验。“两个务必”就是要求共产党以身作则,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坚决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就是要求增强为官一任,致富一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勤奋工作,廉洁勤政,做好各项工作。常行“赶考”之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古人向后人提出的忧患意识问题。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移公仆心,要时刻牢记千方百计为人民谋利益,警惕和防止官僚主义,克服形式主义,善解民心,善待百姓,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着想,竭尽全力为群众办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