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三个校区均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设置,可满足培训就近就便原则,发挥一校三区的地理位置优势,进行区域互补、错位发展、资源共享、协调联动。哈工大本部发挥“航天大校、国防强校、建筑名校”学科优势,拓展大庆铁人纪念馆、731遗址、黑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等现场教学基地,以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对象,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助力学员坚定信念、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增长知识、提高本领,服务社会转型发展需求。
西安交通大学基地服务于干部理论基础的提高,战略思维的培养,世界眼光的树立。用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来提升干部综合能力素质,用专题性、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突出提升干部的技能特长和素质要求。其培训特色与优势是:学科门类众多,综合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云集,培训师资阵容强大;科研成果丰硕,培训前瞻性强;综合培训经验丰富,精品培训项目众多;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低成本运营,高水平服务。
南开大学基地以夯实理论基础、提升文化素养、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为培训重点,坚持“课堂教学—研讨互动—校园文化—考察实践”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在培训项目和课程设计上突出三结合原则,即将南开大学优势学科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将长期的实践积累与精品培训项目的设计相结合,将公共课程讲授与精品讲座和主题研讨相结合,推行“模块式”、“菜单式”组课、“订单式”课程设计,形成了独具南开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中山大学基地利用强大的学科实力和优质教学资源,发挥毗邻港澳和国际化办学的优势,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并结合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开发优质课程、创新培训方式,全面整合学科实力与研究力量,深入研究总结干部教育培训实践,不断探索新时期干部教育与成长规律,为基地自身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出经验、拓思路、创举措,努力建成立足华南、面向全国,区位优势明显、高校特色鲜明的国家级干部培训中心与实训基地。
四川大学基地秉承厚德尚行、求是创新、追求卓越为培训理念,依托四川大学优质的学科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培训经验、鲜明的西部特色、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有效的条件保障等优势特色,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紧扣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设计了通用知识类、订单式和专题类等三大培训模块,努力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武汉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学校坚持“武汉大学基地姓党”的原则,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为首要任务,以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为主线,以服务党和国家事业、服务干部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持“发挥武大优势,服务干部成长;履行大学职责,社会效益优先”发展理念,把武汉大学基地打造成为领导干部的高校培训平台、中央精神和国家政策的宣讲平台、大学精神和文化的传播平台、政产学研用的合作平台、干部教育学的研究平台。
南京大学基地成立以来依托南京大学优势,积极承办重点培训项目和高端培训项目,形成了一批如“876培训计划”、南京市处级干部高校“菜单式”选学、援建援西项目等培训品牌,干部培训人数稳步提高。通过明确基地定位、树立正确办学理念,打造专题模块、强化培训项目设计,严格师资标准、优化专业师资队伍,努力创新探索、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坚持规范管理、完善培训过程监督,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
复旦基地所举办的干部培训项目以其点菜式课程设计、专题式知识讲授、案例式问题分析、互动式热点研讨、风暴式灵感碰撞、客服式教学管理、体验式实地考察、跟踪式后续服务,既给广大参训学员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收获,也在师生之间凝结了深厚的友谊和情感。
北京师范大学把服务和服从于党和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在承担建设全国高校干部培训基地、开展干部自主选学试点工作任务中,一如既往地秉承这一优良传统。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认真选配优质师资,不断完善考评和反馈机制,周密细致的后勤服务,北京师范大学培训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是负责开展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具有多年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的丰富经验。部门整合优秀教育资源,搭建一流培训平台,建设精品课程体系,打造品牌培训项目,积极承接党政系统、政法系统、统战系统、人口妇联系统、宣传系统、教育系统、财税系统、机关工委、文化产业及创意经济等领域的培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