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季,男,汉族,1934年4月生,江苏常熟人,195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教授。1957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迁校时为电机系教师。历任系主任、副校长、副书记、书记、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于1989年荣获中组部授予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19年作为“最美奋斗者”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群体代表,赴京接受中央表彰,获中央颁授的“光荣在党50年”奖章。作为西安交大给总书记写信的15位西迁老教授之一,潘季以耄耋高龄坚持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一线、立德树人工作一线。自2018年以来,面向省市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高校、科技工作者等广泛开展西迁精神宣讲活动30余场,覆盖10000余人次,参与新闻访谈录制30余场,通过多种形式阐述西迁精神,讲述西迁故事,为引领新时代知识分子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贡献交大西迁人的光和热。
持续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贡献光和热
1985年初至1996年底,潘季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他的命运与学校、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并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一辈子关心学生成长的理念、深厚的学识以及自身丰富经历的积淀,使他在2003年退休后,十分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一直没有真正离开过讲堂,自始至终坚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关心下一代作出贡献。
潘季讲述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指出老交大的传统是“门槛高,要求严,重实践”,强调优良传统依然值得交大学子去传承和坚持,并表示大学里应该做好的三件事是“学会做人、打好专业基础、锻炼好身体”。谈到学习和学术研究,潘季提出“大学里主要是学好基础课”“做学问要诚实,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等观点,勉励交大学子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谈到共青团工作,潘季指出,交大共青团在全国都具有影响力,交大的团干部们责任重大,应该引领团员青年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正确思考,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力量,培养谦虚、有公德、有团队精神、有理想的团员青年。谈及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讲授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潘季从社会实际和当代学生特点两个角度出发,指出“我们高校教师应该接触不同的声音,但更要独立思考,确定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底线。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更要打好做人的基础,最好能够在学生心中留下积极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世界观和人生观。
潘季常年深入学院、书院,在大学生中开展“传承西迁精神”“贤者对话青春”“纪念章里话初心”等形式丰富的教育对话活动,为大学生思想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养分。为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代表作“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弘扬西迁精神,争做优秀党员”主题报告;为书院学生作西迁人“最美奋斗者”先进事迹报告;为学生讲述人生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把老一辈交大人的家国情怀,爱国奋斗精神深植于大学生的思想之中。听着潘季娓娓道来,学院教师纷纷表示受益良多,潘季平易近人、谦虚好学、诲人不倦的人生态度与老一辈教育家的精神,更是令大家备受鼓舞与感动。
不遗余力积极传承西迁精神
潘季常说“人活着要有一种精神,知识分子就要爱国奋斗。”2017年11月,在离退休教职工代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上,潘季等与会老同志提出给总书记写封信,汇报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感悟和西迁以来建设大西北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对来信和西迁精神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广大师生员工、海内外知识分子中引起热烈反响。潘季作为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集体代表在北京接受表彰。
潘季以耄耋高龄坚持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一线、立德树人工作一线,充分发挥西迁亲历者、建设者优势,通过多种形式阐述西迁精神,讲述西迁故事,为引领新时代知识分子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持续贡献着属于老一辈西迁人的光和热。潘季经常鼓励学生“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光和热”,这位60多年前随交大西迁、扎根大西北的老教授,不遗余力发挥余热,出席各种座谈会、报告会,给大学生、企事业单位讲述西迁故事,宣讲西迁精神,深受年轻同志欢迎。“只要单位有需要、学校有安排,我都参加。”他说做这事有意义,很开心。作为西迁精神宣讲团主要成员,2018年以来,潘季受邀面向省市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高校、科技工作者等广泛开展西迁精神宣讲活动;积极配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各级媒体宣传报道,让西迁精神广泛传扬,发挥更大社会影响力。潘季结合亲身经历,从西迁的时代背景、西迁过程、西迁后交大的发展以及几十年间西安交大人对西迁精神的传承等方面作专题报告。潘季的讲座生动、接地气,引人深思,启发更多的莘莘学子“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光和热”,为西迁精神的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