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清华大学举行2019级本科新生代表座谈会 邱勇校长寄语:更好的清华期待看到更好的你们!

来源:清华大学  2019-08-16 14:54:40   656 阅读

8月15日下午,清华大学在工字厅东厅举行新生代表座谈会。校长邱勇来到16位本科新生中间,倾听同学们的美好憧憬,畅谈对新同学的殷殷期盼。副校长、教务长杨斌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学生部部长白本锋主持。


邱勇讲话

邱勇认真倾听了每位同学的发言,他首先对同学们来到清华表示祝贺和欢迎。邱勇说:“大家在发言中谈到,来到清华感觉一见如故,我见到各位新同学也有一见如故的感觉。祝贺大家在清华开启崭新的人生阶段,相信清华的生活会比你们想象中的还要丰富多彩!”

邱勇从赠送给新生的《万古江河》这本书谈起。邱勇说,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可以使人获取知识、涵养气质、提升境界。“希望你们不仅从《万古江河》这本书中汲取营养,更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发自内心地热爱读书,一定会受益终身。”

谈到“清华为什么要吸引优秀的学生?”,邱勇说,清华有好的老师、好的设施,当然要吸引好的学生。学校为学生成长准备了足够好的环境,而且这个环境还会不断改善。同时,清华有很好的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好的文化非常重要,也是我们有信心把好学生吸引来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清华的社会责任,清华要培养为社会、为国家甚至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栋梁之材,当然需要有最优秀的学生、最可造就的人才来到清华。

邱勇对新同学的未来发展寄予两点希望。一是要树立开放的心态。清华正在更加开放地走向世界,要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希望同学们能够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胸怀,不仅要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还要立志为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贡献力量。二是要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不能关起门来创新,一定在一种开放交流合作的过程之中,才可能真正有重大价值、重大意义的创新成果,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平台资源,不断学习提升,并在过程中学会团队精神、培养创新勇气。

邱勇最后说,人生是一个持续攀登的过程,每一步都要付出努力,每一层都有新的风景,越到后来代价越大,但风景也会更加绮丽。随着地理位置的升高,我们的自身境界、修为和人生价值也在不断提升。这正是108岁的清华毫无沧桑之感,依然展现出少年心态的原因。“同学们,你们的到来为清华注入了新的活力。清华有信心培养出一代一代更好的清华人。更好的清华期待看到更好的你们,祝愿大家有更好的成长!”


参加座谈会的新生畅所欲言,分别为(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周悦晖、古丽孜巴·阿迪力江、松丁江初、冉宁可、鹿泽宇

座谈会上,新生代表们畅所欲言,讲述个人成长经历,分享进入清华大家庭的所见所感,展望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同学们纷纷表示,校长赠送给大家的《万古江河》虽然开篇不易读,但读到后来渐入佳境。“变化”和“碰撞”是新生使用最多的概括这本书主题的两个词。这本厚重的历史读物给同学们带来了看待历史的多元视角,使他们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了更多思考。

来自澳门的周悦晖是化生类的一名新生,她在报到前参加了新生骨干营,与大陆学生的交流越来越多,她笑称“跟同学们都混熟了”。悦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各方面能力,在“学霸”云集的校园里,获得由内而发的自信。


双胞胎兄弟张家豪(左)、张家杰(右)在座谈会上

来自四川的双胞胎兄弟张家豪和张家杰分别被录取到电子信息类和计算机类。哥哥张家豪对芯片制造很感兴趣,立志投身“中国芯”研究,突破芯片制造的瓶颈。弟弟张家杰通过了人工智能学堂班(简称“智班”)的选拔,期待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贡献力量。兄弟俩都对清华生活满怀憧憬,希望能通过树立自信力和自定力,迎接未知的挑战。

来自新疆的维族女孩古丽孜巴·阿迪力江入读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类,她对自己能来清华读书感到非常激动。她说:“我们中学的操场跑道只有200米,来到清华发现校园很大,如果不是有机会走出家乡看看世界,就不会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多小。现在我已经迈出了找寻目标的第一步,今后一定会努力跟上大家的步伐,走向更大的舞台。”

人文与社会类新生松丁江初是一名来自西藏的同学。热爱运动的他希望积极参与清华的体育活动。“来到清华园,我感受到学校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关怀和照顾。虽然自己的基础跟其他同学相比可能有些薄弱,但我会多向同学们学习、向老师们请教,尽快融入我们的清华大家庭。”松丁江初说。


座谈会现场

来自美国的冉宁可(Nicholas Matthew Ramos)毕业于伊利诺伊州数理高中,从小酷爱软件开发,自学编程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如今他如愿进入清华计算机大类学习。冉宁可还是个中国迷,曾自己编写了学习中文的程序。“我要在清华园里一边提升中文一边学习计算机专业,未来希望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继续深造,作更多探索。”冉宁可说。

“九字班”年龄最小的新生鹿泽宇非常热爱自然科学,在高中时便作出了本科攻读化学专业的决定。他说,在读《万古江河》时,最深的感触便是,无论是立足于国家发展,还是着眼于个人成长,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根在哪里,然后抽枝发芽,开花结果。他希望自己能够潜下心去钻研基础科学,在科研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会后师生合影

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本科招办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