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云南、贵州、广西三省交界处的中国工农红军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队创建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是红7军主力北上后,在南方坚持开展游击战争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是党在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
建立根据地
1929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动了广西百色起义,创建了红7军、红8军,成功地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富宁县剥隘镇的壮族女青年李杏锦参加了百色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富宁县第一个共产党员。不久,红7军、红8军主力北上与中央红军汇合,右江革命根据地缩小。为了打开局面,1931年11月,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的红7军21师干部李德惠、谭统南、黄庆金等,由富宁籍红军战士刘家华带领,进入富宁七村九弄一带走村串寨,与各族群众交朋友、喝鸡血酒,建立感情,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得到了各族人民的广泛支持和拥护。随后,一批红军干部又进入富宁地区开展革命活动。到1934年6月,先后到富宁开展创建红色政权工作的干部达60余人,红军游击队发展到700多人,创建了各种群众组织20多个、赤卫队27个,共2600余人。
1934年11月,滇黔桂边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富宁九弄的多立寨召开,宣布成立“中共滇黔桂边区临时委员会”。11月20日,边区临委在谷留村召开边区劳农会、赤卫队大会,宣布成立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滇黔桂边区劳农会和滇黔桂边区劳农游击队第三联队等党、政、群、军领导机构。至此,以富宁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游击根据地基本形成。
初次反围剿
为发动群众,党组织和游击队用群众中流传较广的壮族、瑶族和汉族民歌曲调,配上通俗易懂的革命歌词,在群众中广为传唱,对宣传发动群众产生了积极影响。1935年5月,红军游击队收编了广南县王开洪苗族武装。王开洪是广南县黑支果区牛滚塘村人,为反对国民党的残酷压榨,他以“一等之人差我钱,二等之人莫等闲,三等之人跟我去过年”为号召,组织了数百人的武装,杀富济贫,深得群众拥护。边区临委经过工作将其改编为滇黔桂边区劳农游击队第三联队独立大队,根据地随之扩大。
红军游击队发展壮大,引起敌人恐慌,多次调集大量兵力对边区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为保卫根据地,边区军民同仇敌忾,粉碎了敌人数十次的联合“会剿”。1934年11月,云南省广富守备军副司令侬志猛率领1个营向革命根据地中心七村九弄进剿。边区临委决定避实就虚,集中兵力歼灭敌人。他们发动群众,实行坚壁清野,利用七村九弄多山多石的有利地形,开展游击战,使敌人处处遭到游击队袭击,再加上水土不服,病死100余人,病倒抬回者三四十人。疲惫不堪之敌不得不撤退,红军游击队乘势追击,敌人大部被歼,游击队取得了初次反“围剿”的胜利。
在血战中坚持
1935年1月,边区临委决定主动出击,进攻皈朝、佯攻富宁。红军游击队从七村九弄出发,一举消灭了皈朝之敌,随即向富宁县城推进。敌人急忙调遣滇军警备旅第17团两个营进抵广南八宝地区,桂军第44师132团向云南剥隘开进,对游击队进行“围剿”。5月上旬,边区临委决定,为牵制敌人兵力,由黄德胜、黄树功率红军游击队主力600多人进攻富宁,同时派出部队进攻剥隘等交通要道和重要集镇。同月,红军游击队围攻富宁城,3天之后主动撤出战斗,在那刀阻击增援富宁的靖镇守备独立营,消灭敌人1000余人。
1935年10月,广西百色欧重明举行暴动后,率部到富宁与红军游击队朱国英部会合,并联合攻打滇桂边重镇剥隘。在红军游击队一连串沉重打击下,10月下旬,国民党当局调集重兵,对游击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围剿”。红军游击队在中越边境休整时,为加强对根据地的领导,中共思果中心县委派原红21师62团政治部主任滕静夫(后改名何尚刚)等11人,到富宁继续领导富宁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滇桂两省的国民党当局为剿灭游击队,在联合会剿中进行血腥屠杀。仅国民党广富独立营占领皈朝时,两个月内就杀害无辜群众及农会干部130多人。后山农会主席陈通文一家7口就有5人被害,陈的妻子背着两个月的婴儿,被匪军一刺刀贯通刺死;农会干部庞正清、黄开建被敌人用刺刀割断咽喉;年轻妇女被用铁丝穿通双乳拉着去游乡,然后活活吊死在大树上。敌人的血腥屠杀,激起了红军游击队和边区各族群众的极大愤慨,游击队进行了英勇反击。8月26日,边区游击队一部400多人,攻占了皈朝,俘敌100多,缴枪近百支。10月29日,游击队攻打岜莱,毙敌100余人。12月,游击队又打败了进犯阿用谷沙的滇军一个连,毙俘敌80多名。
光辉的篇章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摒弃前嫌,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滇黔桂边区游击队的主力接受国民党改编北上抗日,滕静夫等一批留下的红军干部战士仍然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在中越边境地区以各种方式开展革命斗争,一直坚持到1949年富宁解放。
从1931年到1938年初,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军民与敌人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鼎盛时期,游击队和赤卫队发展到8000多人枪,根据地面积达滇黔桂的28个县,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达180多万人,英勇抗击了滇黔桂三省反动武装10余次“围剿”。根据地军民在远离党中央的领导、甚至在较长时间内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为党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统战政策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