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一项研究成果为我省扶贫攻坚战提供利器,省内外媒体高度关注这一研究成果,《人民网》《青海省人民政府网》《青海日报》《青海党网热点关注》《新浪网》等作报道。
我国是世界上包虫病高发国家,我省又为高发省份之一。包虫病中的泡型包虫病又被称为"虫癌",是高度致死性疾病,目前缺乏有效防治药物,成为我省广大农牧区扶贫攻坚的“难点”。7月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青海大学格日力团队包虫病药物发明专利,标志着我省包虫病药物研究理论实现新突破。该项蕴含新型理论的发明打破了包虫病治疗药物唯一、疗效有限的瓶颈性问题,将在包虫病尤其是“虫癌”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省扶贫攻坚战中的包虫病防治提供利器。
专利发明人汤锋博士介绍,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诊疗规范中针对包虫病的治疗药物仅有苯丙咪唑类一种药物,由于该药副作用较大且需长期高剂量服用等原因导致其临床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为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在筛选研究中发现杜鹃、石菖蒲、丁香提取物具有体外杀伤棘球蚴作用,进一步通过分离纯化寻找出具有良好的体外及体内杀伤作用,并且其杀伤抑制作用显著优于阿苯达唑的单体化合物D-柠檬烯、β-细辛醚、丁香酚;课题组通过三种药物单体成分的配比开发出相关药物,经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对泡型包虫病多房棘球蚴的体内杀伤作用,及对人体囊型包虫病囊泡的破坏作用。
目前,我校正加紧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促使该药早日进入临床及防控一线。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