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党史践初心】王玉忠院士:以身立教育新人科研报国济天下

来源:四川大学  2021-07-01 11:23:18   454 阅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100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卓越贡献,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的精神。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身边的部分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倾听他们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初心故事,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赓续。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激励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面向“十四五”建设新征程奋楫前行,为全面加快推进学校“两个伟大”,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人物简介:王玉忠,中共党员,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创建了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型防火阻燃材料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环境与火安全高分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7个国家/省部创新平台,在阻燃材料、生物基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材料循环与升级回收领域取得了系统理论和应用创新成果,引领了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为解决行业技术瓶颈作出重要贡献;发表的论文近10年SCI引用2万余次,获得的15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有大量被实施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和省部科技成果奖13项。他坚持给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上课,主讲的本科课程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教书育人名师、四川大学“首届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等荣誉。

6月的川大,微风不燥,阳光正好,校园里随处可见穿着导师服与学位服拍摄毕业照的师生,在化学馆两颗百年银杏树下,王玉忠院士与他指导的学生并肩合影,留下最美好的回忆。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幅幅生动的照片,是同学们与王玉忠院士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师生情谊,是同学们对王院士多年教育培养的衷心感谢,更是王院士对走出校园振翅高飞的弟子们的真挚祝福。2021届毕业生是王玉忠院士在川大工作以来送走的第27届学生。自川大任教以来,他一直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二十七年如一日,几乎没有寒暑假和周末,每天平均工作十六七小时。他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培养一流人才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把科研报国作为自己的毕生使命,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攻克材料领域的多个难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身立教育新人 培养大批领军人才

“教师是第一身份,培养学生是第一要务”,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人才培养事业一线的共产党员,王玉忠院士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根本,坚守“传承文化”教师使命,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体制出发,教书育人,培养了上百名优秀研究生和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创新“科研+”党建模式,培养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做导师的要注意言传身教,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做人的道理。”作为一名教师党员,他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相结合,并依托于实验室组建党支部,引导支部开启创新“科研+”党建模式,他带领的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研究生党支部被评为教育部首批“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他鼓励青年一代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他始终倡导并亲自指导研究生开展 “四个面向”的科研工作,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学习,经常亲自带领研究生参加国内外会议及到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交流。在疫情期间,他率先通过网络平台为同学们开设专题讲座及系列报告,为全院师生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作出了榜样。

二十七载春风化雨,铸就满园桃李芬芳。作为四川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大学首届“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王玉忠院士认为,“导师给学生带来的理念、思想和科研方法实际上比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有更重要的意义。”“要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能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王玉忠院士的悉心栽培下,一批批学生走出校门,走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成为各自单位的中坚力量,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近5年,王玉忠院士团队更是成长迅速,1人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人入选四川省“天府万人科技菁英”计划、2人获批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计划、2人入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有5人破格晋升职称,有10人作为项目和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级重点类及以上层次的科研项目等。

科研报国济天下 攻克系列科研难题

“科研工作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瞄准科技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更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倒逼基础研究,从中提炼出基础科学问题,以基础研究支撑关键技术突破及应用。”科研报国的理想信念和敢为人先的科学家精神进一步坚定了王玉忠院士让研究成果服务人民生活、国家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针对量大面广的通用高分子材料易被引燃导致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问题,他通过30多年潜心研究,从高分子材料的燃烧和阻燃机理入手,对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化遇到的技术难题和瓶颈进行研究和攻关,提出和发展了液晶高分子原位成纤增强阻燃、可控高温自交联成炭阻燃、多相协效膨胀阻燃等多项阻燃新原理和新技术。针对一次性使用高分子材料普遍存在难生物降解和低回收率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他瞄准发展实用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这一重要途径,经过长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攻克了制约该领域发展的多个技术瓶颈和难题,提出和发展了可反复循环利用且可完全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新技术,为缓解我国一次性使用高分子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作出了重要贡献。针对废弃高分子材料(特别是热固性树脂回收利用难度大)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他提出了从废弃高分子材料到功能/高性能材料直接转化新理念,不仅为热固性废弃高分子材料高值化利用开辟了全新思路,同时还为热塑性高分子的回收循环利用提供了重要借鉴。

作为一名有机高分子材料专家,他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在他从事的阻燃材料、生物基与生物降解材料及高分子材料循环与升级回收等领域,从基础做到应用,甘愿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最终实现理论和技术的突破,引领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而且所发展的核心技术有效解决了相关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创造显著经济社会效益,被著名国际同行专家评价为所研究领域的引领者(“innovation and thought leader”)。

坚守初心担使命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成为院士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王玉忠院士说,“作为院士不仅仅要考虑自己的研究创新,更要肩负起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提供咨询的责任。”为推动高分子材料和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王玉忠院士作为大会主席举办过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推动相关领域发展。主持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我国一次性塑料制品废弃物治理及生物降解塑料应用与发展现状》,为推动国家发布和推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多个相关行业协会/学会的负责人,为行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建设性建议和发展战略。作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四川研究院的首任院长,他组织相关院士专家,为四川的发展提供战略咨询。

勇挑重担,让科研成果运用在抗击疫情第一线。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王玉忠院士针对因医用防护服短缺而造成的前线医护人员被感染问题,迅速召集并带领团队开展紧急攻关项目,第一时间投身医用防护服的增效防护与多次使用技术研究,突破了技术瓶颈,为解决医用防护品的防护性能不足和特殊时期的防护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同时,他积极向地方献计献策,提交抓紧开展“四川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与恢复经济社会活动的协调对策研究”建议,为四川省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信仰无声,拳拳赤子心就是最好的名声;生命无华,殷殷报国行就是最好的芳华。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王玉忠院士始终坚守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将满怀忠诚、毕生所学倾注于立德树人、科研报国的实际行动中,用无私奉献书写了“川大人”为国建功的时代华章。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