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开始,一个15头亚洲象组成的象群沿着西双版纳-普洱-红河-玉溪-昆明路线北迁的事件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象群途径之处,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人员、物资等稳妥做好处置,这其中,有几个“追象人”来自云南大学,他们是云南大学亚洲象研究团队。
从西双版纳-普洱-红河-玉溪-昆明北迁的亚洲象象群(朱高凡摄)
云南大学亚洲象研究中心自2019年开始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建立野外站,重点开展该区域勐海-澜沧亚洲象种群的研究。该亚洲象种群和此次北迁的亚洲象群同样来自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长期游走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和普洱市的澜沧县,故称其为“西双版勐海-普洱澜沧亚洲象种群”。该象种群是近年来造成人象冲突最为严重的一个象群,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云南大学亚洲象团队正积极针对该象群开展亚洲象食性、行为学、人象冲突机制、电围栏试验等相关方面的研究。
云南大学亚洲象研究中心在勐海县建立野外站以来,对基础设施、观测研究设备、学术交流场所进行了重点建设,通过广泛交流与沟通,与国内外亚洲象保护、管理部门及科研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针对亚洲象种群数量及分布、亚洲象食性植物、亚洲象行为学、亚洲象遗传学、人象冲突、亚洲象保护廊道、象文化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外,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利用野外站作为科研平台,主办、承办和协办了大量学术交流活动及亚洲象保护、防范知识等科普活动,还接待了上千人次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到站考察,野外站的建设成效得到了大家的普遍好评。
在勐海野外站举办亚洲象保护关键技术学术研讨会(朱高凡摄)
目前,该研究团队正继续积极配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及相关各州/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参与指导北迁象群的保护及人象冲突防控等方面的工作,发挥专业特长,以实际行动宣传好云南省及中国生态文明的重要成果、讲好全民爱象护象的云南故事及中国故事,为筹备和办好即将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作出自己的贡献。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