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北大财政所完成对贵州遵义市正安县“乡土村小”项目影响力评估跟踪调研

来源:北京大学  2021-06-25 11:25:24   365 阅读

2021年6月4日—11日,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农村教育课题组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开展正安县“乡土村小”项目的跟踪调研。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的振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曾是国贫县,属于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为探索乡村教育的出路,为乡村孩子寻找新的教育模式,2020年起,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CDRF)和公益机构田字格于联合在正安县发起了乡村教育改革实验项目“乡土村小”项目。该项目通过在乡村小学培养和培训种籽教师,围绕乡土、家乡、自然等不同主题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帮助孩子们获得“有根的教育”。目前乡土村小项目已在18所农村小学开展,预计于2021秋季学期扩点至50所学校,辐射上千名乡村教师。

受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邀请,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将作为独立第三方对项目实施效果开展科学评估,旨在通过评估了解项目效果,识别项目实施的问题并为未来项目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提供实证支撑,为我国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借鉴。课题组在正安县选取了63所小学作为样本学校,并于2020年10月完成了基线调研。本次调研为第一次跟踪调研。

本次调研工作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层面相关数据。本次调研共收集到了63所学校184个班级的4000余名学生和家长问卷,回收教师问卷1000余份。二是通过实地走访对样本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系统了解正安县农村小学发展现状、“乡土村小”项目的执行、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参与乡土村小项目等情况。课题组完成了对13所“乡土村小”项目校的校长、25名执行乡土课的种籽教师及部分参与乡土课的学生的访谈。



调研员在指导学生填写问卷



样本学校教师在填写调研问卷



调研员在对种籽教师进行访谈

本次调研活动由北大财政所研究团队和遵义师范学院团队共同完成。北大财政所研究团队由北大财政所农村教育课题组研究人员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6位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51名师生参与了本次调研。

调研加深了参与调研的师生们农村教育发展现状的了解。遵义师范学院的廖婷婷同学说:“我也来自乡村小学,到现在还为融入城市努力,从这次调研走访来看,村小在乡村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许多留守儿童,需要老师们的关心、关爱,老师们需要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教学大纲课程的同时,帮助孩子的生活,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谭永红同学表示:“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基本的乡土人情都不知道,对二十四节气一个也不知道的学生占大多数,我才真正明白此次调研和这个项目的必要性,开展乡土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生都应要响应号召,努力弘扬中华文化。”

参与调研的同学们表示,自己获得了非常大的成长,也坚定了他们未来更多关注和参与农村教育的决心。来自遵义师院的吴欣芹同学表示:“这次调研我收益颇多,学会了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合作,确定了今后的人生方向,这是我今后人生的一个开端。我会在心里一直怀念正安的山水、正安的小朋友们。”来自清华大学的刘博远同学说:“这次调研让我深入了解了农村教育的现状,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学术理想。乡村振兴是需要我们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需要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去奋斗终生的事业。”

“乡土村小”项目发起机构之一田字格的发起人肖诗坚系北大社会学系校友,她秉承北大社会学系田野调查的传统,担任乡村小学校长多年并开展了 “乡土人本教育”乡村教育新模式探索。基于她在正安县格林镇兴隆小学3年来的教育实践,肖诗坚撰写的专著《大山里的未来学校》已经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并受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钱理群、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等人的高度认可和推荐。



正安县乡村学校的孩子们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