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下午,“北大讲堂人文系列”首次讲座于杭州钱塘江畔的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大信研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次北大讲堂人文系列讲座是在杭州市、萧山区各级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杭州市工商联、北大信研院联合主办的学术盛会,是落实北大与浙江省校合作协议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北大人文学科服务地方发展战略的又一实践。
本次讲座作为“北大讲堂人文系列”的首场,由北京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博主讲,杭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副会长周华,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北大信研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张国有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宇宁,北大信研院执行院长蒋云、副院长李祎,以及企业界、公益界的百余位嘉宾出席本次盛会,活动由北大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耿姝主持。
李宇宁代表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和北大信研院对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北大与浙江渊源深厚,两个月前新一轮省校战略协议的签署更是进一步推进了双方的全方位合作。作为推动落实省校合作协议精神的重要内容,“北大讲堂”系列讲座的开启是推动北大服务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值此浙江迎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之际正式启动“北大讲堂”,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王博以“阴阳与秩序:周易的精神”为题,用睿智幽默、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全场来宾阐释了《周易》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关于自然与人文的哲学思考。他提到,不同于古希腊哲学对于“存在”的孜孜追求,中国哲学文化的灵魂在于对“秩序”的探索,体现在《周易》中的阴阳观念则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秩序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标志性的符号。从“一阴一阳之谓道”出发,王博通过对乾坤、泰否和既济未济卦的解读,论述阴阳秩序的核心特征。他强调,一个思想体系的生命力在于理解世界、塑造世界的能力,哲学的目标不是让人成为某一种人,满足于扮演好某一种角色,而是让人成为“人”,即思考人的根源性存在、探索自我本身。在场嘉宾与王博在交流互动环节深入探讨了《周易》中蕴含的思想体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问题,现场反响热烈,不时掌声雷动。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