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与中国同行|塔希尔埃莱兹:“中国看上去似乎跨越了几百年”

来源:北京大学  2021-06-21 11:01:52   411 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大学培养了一大批浸润北大底蕴、拥有中国情怀的优秀外国留学生,同时也聘请了一大批对华友好、具有真才实学的外国专家。走入北大,未名湖畔好读书,博雅塔下宜聆教,他们在北大或学习领悟或传道授业;走出北大,他们或在中国生根发芽,或在世界各地从事与中国相关的工作,将中华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世界各地,搭建起中外友谊的桥梁。时值建党一百周年,北京大学推出《与中国同行》系列专栏,讲述北京大学留学生校友和外国专家的故事。透过他们的观察视角,我们能更清晰地了解外国友人眼里中国的发展历程,看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强大力量。

说塔希尔的故事很平凡,那是指他过去70多年的人生经历虽有起落但无太大的起落,虽有曲折但无太大的曲折。他主要靠自身的努力,从阿尔巴尼亚北部的一个小山村一步一步地走出来,到了库克斯,到了地拉那,又到了北京。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从阿尔巴尼亚到中国,从地拉那大学教师到驻华大使,甚至在离任大使之后成为自由职业者,在塔希尔先生的叙述中,这一切都顺理成章,没有上天入地的大喜大悲。说塔希尔的故事不平凡,那是指它们都发生在不平凡的阿尔巴尼亚社会发展当中。他经历了阿尔巴尼亚社会剧变前后的两个时代,也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时代,还经历了中国和阿尔巴尼亚在各自两个时代前后的相互关系。不寻常的历史时代既丰富又复杂了塔希尔的人生经历,所有起落和曲折几乎都与此有关。

塔希尔对中国、对北京大学有着浓浓的友情。他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61年,当时18岁,1966年回国,在中国学习了5年。他第二次来中国是在1974年,当时31岁,1976年回国,在中国又学习了2年。他第三次来中国是在1992年,当时49岁,在中国当了5年大使,1997年离任。离任之后,塔希尔几乎长住北京,至今已有29年。算起来,塔希尔在中国学习、工作和生活已经有36年了。对一个外国人来说,如果没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不可能在异国他乡逗留如此之长的时间。

1962年,塔希尔开始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物理化学。他在北大学习了四年,1966年12月回国。塔希尔在北大的第一年遇到了不少困难,不仅面临较大的语言压力,而且要习惯新的专业教学方式,因为与在北外学汉语时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虽然有这些困难,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都克服了。比如,有些课是要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物理得做实验,无机化学也得做实验。学校想得很周到,选一些非常优秀的中国同学和我们住在一起,这些中国同学就成了我们的辅导员。他们的辅导和帮助对于我们完成学业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我们的辅导员,而且在一起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也成了我们非常好的朋友。对他们的印象我一直很深刻。”

1964年在北大期间,中国还发生了一件使塔希尔非常兴奋的事情,那就是第一次核试验成功。“那时候我感到我们的命运是和中国紧紧地连在一起的。中国有了核武器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是我们共同的节日。北京大学的学生报纸让我写几句祝贺的话,我写了并请中国同学修改了一下,然后刊登了出来。” 塔希尔在中国的那几年,特别是在北大读书期间,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的关系持续升温。除了学生之外,阿尔巴尼亚还有一批又一批到中国来学习的工人、技术人员。他们不是来学习专业,而是为中国在阿尔巴尼亚援建的工厂培养技术人员,与中国专家一起工作。“在这一时期,我们跟中国人,不管是朋友还是同学关系都特别好,彼此感觉很亲切。报纸上发表了什么重要文章后,大家都愿意交换意见和看法。甚至走在大马路上,我如果说自己是阿尔巴尼亚人,大家都会很亲切地对待我。”

作为北京大学的国际校友,塔希尔甚至记得在燕园学习时的日日夜夜,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看到如今北京大学在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塔希尔说,他感到非常欣慰,祝愿北京大学取得更好的发展。

塔希尔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时代,由衷地为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而高兴,对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充满了信心。他认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便是中国领导人在1978年发起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核心精神是发展经济,但不仅仅是经济。1992年,塔希尔第三次到中国的时候,有一天去商店买鸡蛋,售货员提醒他需要粮票。但是,没过一两个月,他在报纸上看到中国取消了票证制度。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土地以承包合同的形式还给农民,推动农业产量创历史新高。城市也发生了迅猛变化,由于生产线的增加(一部分是家庭生产线)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工厂建造速度,很多小城镇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了一座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有时塔希尔都觉得有点难以相信,“虽然是几十年的时间,但中国看上去似乎跨越了几百年,这几十年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塔希尔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给予了高度评价。连接中国西北与巴基斯坦的高速公路从大西北出发,横贯许多连野兽都难以跨过的高山,直抵另一端的卡拉奇港。这条公路主要由中国拨款建设,对巴基斯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也是“一带一路”项目的具体实践。与之相近的,还有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铁路,以及在墨西哥和许多支持“一带一路”国家建设的高速铁路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从经济角度来说是重要的,而且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加强友谊,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实现全球化,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

对于中国抗击世界性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表现,塔希尔评价道:“中国的抗疫实例证明,只要有决心和科学的态度,一个国家可以战胜任何灾祸。国际交流和合作在面对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等人类普遍问题时变得极为重要,而中国正在解决这些问题和其它重要问题中发挥着领导性作用。没有中国的参与,世界的大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

“全世界的人都在谈论中国的成就,谈论中国快速、高质量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谈论中国科技发展之迅猛,谈论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谈论中国商品如何供应几乎全世界的市场,并询问这是如何发生的。这是一份值得学习的经验。所有的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在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自身也在不断改革。”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