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聚焦立德树人】新闻学院引航学子“立大志 树品格”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2021-06-16 15:29:03   345 阅读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新闻学院一直积极创建“一院一品”。朋辈教育、党建带动班团建设、社会实践......学院坚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从课堂到实践、从实践到工作岗位,新闻学院涌现出大批优秀学子,秉持前进信心、肩担历史使命,在社会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光彩。

星火播散——支教路上开出信仰之花

“我在大二扶贫调研发现,只有教育可以斩断穷根。”

自那时起,新闻学院传播广告2002班硕士研究生王一苇的心中就埋下了“去支教”的种子,本科毕业后选择加入支教团,离开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武汉,远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支教。

“我努力用全部的热情浇注他们,把自己在学生阶段的全部本领教给他们。”从华中大的课堂到新疆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的课堂,王一苇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全力倾注于边疆的学生,“扶贫要扶志、扶贫必扶智,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就是要从根源上解决他们缺乏学习动力的问题,从源头上给他们注入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看到学生们的点滴进步,他们开始有斗志、有想法,会思考、会感恩,王一苇更是燃起了奋斗的热情,激起了心底的红色基因。

王一苇同时在支教学校的团委兼任职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写新闻稿、编辑推送、拍摄剪辑。她先后发动组织“我和国旗合张影”图文投稿、“我给祖国点个赞”主题演讲、“我为祖国唱首歌”红歌比赛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树立远大理想;带领支教团队在人民网、中国青年志愿者、西部志愿汇、青春兵团、华中大理想青年等平台发稿96篇,先后拍摄剪辑了《你好,老师》《青春告白祖国——华中大研支团版MV》《研支团志愿者的抗疫日记》《五四精神·传承有我》等视频,做最实干、实用的螺丝钉。

2020年,疫情绊住了王一苇的后半段支教历程,身在武汉的她毅然投身抗疫,主动报名成为一线志愿者,先后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等多处参加志愿服务;勇敢报名陈薇院士团队新冠疫苗126号人体实验的志愿者,接种了新冠疫苗。

新疆支教和武汉抗疫的经历让她迅速成长,王一苇听从内心的召唤加入青马班,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返回校园继续研究生学业的王一苇一边提升自己,一边播散红色的星火。在学院组织的各项朋辈教育帮带活动中,她走进本科生的班会团会分享支教和抗疫的故事,在西部计划交流分享会中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难、明确志向,在党会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走上五四演讲、微党课、共青团中央“青马学员说”公开课的舞台,将红色的星火继续播散。





图为王一苇参与演讲、会议、实践和志愿活动。

笃行明志——在实践中筑牢理想之基

“选调生其实是我读研三年来不改的初心,是我三年唯一的梦,是唯一的目标。”

对于新闻与传播1903班硕士研究生李鼎来说,这初心不仅有家庭的耳濡目染,还因为一次次实践的所学所感而愈加坚定。

入学前的暑假,李鼎前往江苏南通栟茶进行基层走访,调研农村媒介使用和价值观情况,这是他初次在实践中体验到基层人民的力量。一位党员家庭户主老人让他至今记忆深刻。他是党员也是退役军人,虽然年岁已高,但是所表现出的对国家大政的关心、坚定的四个意识以及奉献服务精神令人感动。“他的语言和行动一样铿锵,值得每一位年轻人学习。”李鼎被深深触动。

研究生阶段,李鼎逐渐坚定了自己的志向,毅然加入研究生青马班。在研一的暑假,李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喻竹计划”基层党政机关实习实践活动,去往浙江省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锻炼,在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外,他主动申请去社区志愿服务,参与了针对当地居民对垃圾分类认识的走访调研。一位样板社区的党委书记在分析基层治理痛点、难点时的透彻与实际工作中展现出的魄力与创意,让参与访谈的实践队员都获益匪浅。李鼎对基层干部深感敬佩,“好的治理者真的可以给人民带来实际的生活改变。”

新闻学院院友吴金伟作为湖南选调生的一员,怀着对湘土的眷恋,回到故土建设家乡。他发起微光公益助学计划,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更多大山里的孩子带去了希望,用开阔的眼界和亲身经历去驳斥“读书无用论”。吴金伟与许多选调生相似,都在诠释着无悔的青春选择。他的经历也坚定了李鼎加入选调的初心。李鼎深情说道:“因为钟情选调,我没有参加过一场校招,没有投递过一份简历。”

李鼎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曾参与4年多的学生工作,运用自己的才能和热情为大家服务的感觉对他来说是一种持久的富有成就感的快乐,这份快乐激励着他不断成长,也逐渐激励着他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





图为李鼎参与实习。

敬业奉献——走上工作岗位勇担使命

“实习锻炼了我的评论写作能力,让我直观感受了评论工作。可能这就是我现在选择了评论员岗位的原因。”

大二暑假,新闻学评论方向1701班的本科生刘帅在洪山区政府的编办实习,初步学习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机制。在大三实习期间,刘帅在荆楚网主要负责评论撰写工作。实习期间,他的写作工作很密集,找选题和写评论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经过扎实的实践,刘帅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写作能力的提升。他在实习中发出了9篇评论和2篇报道,其中一篇评论被中央网信办《地评线》采用,全网推送。

同时,刘帅连续参加了第六届和第七届大学生评论大赛,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参加评论员相关的赛事也让他明确了就业方向。

如今,刘帅即将进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工作。他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工作实践,勇于锻炼自己,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也在实践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2020届硕士研究生校友李丹妮也在实习中找到了自己的就业方向。曾在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中国青年报、新华网、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实习的她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成长;通过学院组织的院友就业经验交流会,在不同领域就业者的分享中了解不同的求职经历,获得有针对性的求职经验。

李丹妮现在在《人民论坛》杂志社的编辑部工作,她说道:“工作岗位上没有那么多试错的机会,我需要对自己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快速适应成长,独立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图为李丹妮。

近期,新闻学院11名同学获2021届毕业生到西部艰苦地区、基层及国家重点单位就业表彰,一批又一批新闻学子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

新闻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有帮带、重实践、怀理想,引航学子“立大志,树品格”,明确成长方向。立德树人的目标不会改变,青春奋斗的故事也将继续在这里书写。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