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上海交大赵大海教授接受央视专访:新冠疫情对中国血液供应影响甚微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官网  2021-06-16 08:57:07   326 阅读

2021年6月14日国际献血日,赵大海在央视英语频道《中国24小时》节目,就新冠疫情对中国血液供给等话题进行了解释和评论。现将访谈内容翻译并摘录如下。

01.jpg

主持人:在新冠流行期间,自愿献血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您如何评估中国现在的血液供应?

赵大海:目前中国的血液供应总体上是乐观的。据我了解,2021年前五个月的血液供应量高于2019年的同期水平;此外,进入今年6月以来,全国血液库存够用超过12天,高于7天的安全警戒线。可以说,目前我国的血液储备是足够的。另外,相比较于疫情之前的2019年,2020年我国的献血总量没有明显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在2020年初的科学规划和安排。具体来说,在2020年2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就联合发文,要求全国血液管理部门强化血液供应风险的防范意识、大力动员自愿献血,并制定了新冠疫情期间保证血液供应的规划和预案。

02.jpg

主持人:很多人担心在新冠流行期间献血的感染风险;当然,现在疫情已得到了控制;但一些人想知道接种了新冠疫苗后献血是否安全。您有什么看法?

赵大海:接种新冠疫苗后献血是安全的。接种了国药等生产的灭活疫苗的居民,可在疫苗接种两天后献血;接种了除灭火疫苗之外的其他类疫苗的居民,可在接种两周后献血。中国的血液管理部门和各血站都制定了统一、科学的法规和防护措施,确保了献血者的安全和血液的安全。血液安全和献血者的安全是自愿献血工作的共同首要原则。事实上,全国各血站已收集了大量接种新冠疫苗居民捐献的血液;实践证明,接种新冠疫苗后献血者的安全和血液安全都已得到了充分保障。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大海,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对于新冠疫情暴发、防控以及卫生政策第58次接受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专访,也是第93次接受央视、上视专访。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