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经略十载情济百年——北大经院第十届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举行

来源:北京大学  2021-06-04 13:46:49   362 阅读

2021年5月28日至5月30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经略十载,情济百年”第十届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该论坛是经济学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陈昶屹,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叶静漪,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戚聿东,北京大学团委书记户国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副院长锁凌燕、党委副书记王宜然等出席论坛开幕式。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三十多所高校的百余名学术代表参加论坛。

5月28日下午,论坛开幕式于经济学院东旭学术报告厅举行。

陈昶屹对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肯定了论坛十年以来的成就。他强调,青年人成长成才要把握三个方向:一要胸怀家国,坚守初心;二要聚焦时代,探索真知;三要开拓进取,敢为人先。陈昶屹指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青年学子要不忘初心,承前启后,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陈昶屹、叶静漪、户国栋、崔建华共同展开由北大经济学院学生书写的主题卷轴——“经略十载,情济百年”,为论坛揭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8级本科生陈晓宇作为论坛参会学生代表发言,董志勇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辞。

开幕仪式后,论坛开展了以“新时代如何做好经济学研究——青年经济学人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的圆桌对话,“北清人师”四校经管学院院长共话青年学子发展。圆桌对话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8级博士生韩笑主持。

董志勇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学研究发展迅速,青年教师和学子发表许多高水平论文,国内外、境内外高校联合培养了众多经济学人才。一方面,青年经济学人应当走国际化道路,开放思想与胸怀;另一方面,也需要“书写中国故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强调,未来经济学的发展要避免两个极端:第一,全面否定现代经济学的作用,包括假设、分析框架、基本原理和研究方向,认为现代经济学及其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是国外的东西,不符合中国国情;第二,不顾中国的客观现实条件,盲目应用经济学理论,照搬模型进行改革,不充分考虑中国实际情况与经济制度环境所决定的约束条件和边界条件,将经济学理论或模型滥用到中国的现实中。

刘俏指出,在应用经济学理论领域,当前关注中国问题的学术文章数量较少。有观点认为,西方方法论研究范式和中国问题不匹配;但我们仍需要坚定不移地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将研究重点转向中国的实际问题。刘俏勉励青年学子担负起贯通中西的重任,投身于中国问题的长期研究,形成经济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李稻葵表达了对当代青年的期望。他说,中国经济学人的百年使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中华民族救亡时期,从严复翻译《国富论》等经济学著作到陈岱孙研究政治经济学,这一阶段的经济学人多引进西方理论,传播经济学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以及改革开放之初,厉以宁等学界前辈探讨如何将西方理论运用于中国民族繁荣、伟大复兴的实践;在新时代,青年经济学人则需要应对实际经济运行的挑战,总结中国经济实践,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知。

刘守英对青年经济学研究者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是关注国情社情,思考总结中国经验,探索形成一般化的理论;第二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深入基层调研,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三是不能轻易否定和简单排斥不同的理论观点,力求兼收并蓄,做建设性的人才。

郑新业强调,青年学子要练好基本功、打好学术基础,使经济学思想的“生产方式”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青年人要培养“三个维度的五个能力”,做有实用性、普适性的研究,同时注重调研和实践。郑新业还表示,经济学研究的现行框架存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但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学好现有理论,是青年学子实现理论创新的基础。

戚聿东表示,数字经济正为经济学研究带来深刻的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大核心成果就是数字经济,我们也正迈入数字经济时代。青年经济学人需要加强经济理论和企业理论,尤其是微观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对数字经济的研究,使数字经济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能。

5月29日,第十届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设置的七个平行分论坛同时展开。

分论坛二在经济学院302会议室举行,本分论坛以“融通资本,激发活力”为主题,重点关注金融学及金融市场的相关研究。上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赵留彦、博士后李江担任评委。下午,同学们围绕“更高的金融监管要求对应更低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吗?”和“新冠疫情会对金融市场产生长期影响吗?”两个议题展开了精彩的辩论,这一环节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高明和博士后李江担任评委。

5月30日上午,“经略十载,情济百年”第十届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闭幕式于经济学院东旭学术报告厅举行。崔建华、锁凌燕、王宜然出席。

各分论坛的学术代表就“守正求新,鼎革为民”等七个议题和专题讨论会(workshop)的研讨过程和优秀成果进行了汇报,展示了5月29日学术交流和辩论探讨的成果。

锁凌燕对学生代表的汇报和成果进行了点评。她高度认可大家的学术态度和讨论成果。她指出,辩论是设定研究问题的良好起点。正反双方难以取得共识,正表明了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认识。锁凌燕指出,同学们需要对问题本身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找到合理的切入点;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问题也会展现出不同的侧面,这对同学们的感知力、理解力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冷静正确的立场和公正的思考。她希望同学们能够不断提高研究素养,在未来的研究道路上行稳致远。

论坛优秀代表、中央财经大学2018级本科生杨凡发言。他代表全体参会者,真挚地感谢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为大家提供思维碰撞的舞台。论坛志愿者代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20级本科生王宏泱在发言中表示,在参与组织论坛整个过程中,他从工作本身与朋辈身上获得了不竭的动力。

锁凌燕宣读本届论坛优秀学术代表名单,崔建华、锁凌燕、王宜然为优秀学术代表颁发证书。

崔建华在闭幕辞中代表学院对论坛代表、与会老师、论坛志愿者以及参与论坛的三十多所高校表示衷心的感谢。

崔建华表示,各位青年学子对“经济学人的使命和担当”应当有更深刻的认识。第一,经济学人的使命一定是问题导向的,发现问题、解释问题、解决问题是经济学的根本,经济学人要有预见性、敏感性。第二,经济学是最有情怀的学科。虽然经济学不是最传统古老的学科,但经济学研究中折射出的情怀涉及每一个人、每一寸土地;青年经济学人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要把激情、理性和创造高度有机结合。崔建华强调,年轻的经济学人要始终坚持经济学研究的初心,心怀国家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情怀。

十载淬砺,弦歌不辍,历久弥新;传承不绝,真理不熄,继往开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将一如既往地承担起为中国青年经济学人搭建交流平台的责任,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作出贡献。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