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来源:广西日报  2021-06-03 10:26:50   576 阅读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攒足后劲。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为广西在新发展阶段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工作遵循。广西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绿色家底”雄厚,要抢抓用好绿色发展战略机遇,把绿色发展贯穿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因地制宜挖掘乡村生态价值,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使生态变成“摇钱树”、乡村成为“聚宝盆”,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乡村绿色振兴之路。

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绿色产业

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资源优势,也是核心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绿色高质高效乡村特色产业,打造绿色产业集群,厚植绿色产业发展新优势,增强绿色产业综合竞争力。

构建绿色产业集群。以绿色产业企业为龙头,以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水产、畜禽等优势特色农业为重点,以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国有大型农林场、田园综合体为载体,推动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绿色变革。通过建立绿色采购市场机制,引导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及生产基地采取环保、节能和降碳的生产方式,构建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绿色低碳智慧循环体系,促进全产业链绿色升级,培育一批以绿色生产为导向的绿色发展先行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康养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建成一批放心菜园、精品果园、生态茶园、美丽田园和智慧园区,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产业集群。

强化绿色技术支撑。培育创建一批绿色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绿色技术应用示范基地等创新平台载体,着力突破一批绿色品种选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种养、动物防疫、节本增效等农业关键技术。建立健全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生物防治等技术和“微生物+”等生态养殖模式,推动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打造绿色生态品牌。完善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建立广西绿色康养富硒的全域农业品牌体系,打造一批生态果菜、生态畜禽、有机茶、富硒米等绿色生态品牌。扩大绿色生态品牌宣传,开拓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高端消费市场,大力发展农超、农校、农企对接和个性化定制配送等新型营销模式,提升广西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全力打造美丽壮乡绿色样板

狠抓农村环境整治,在治理环境脏、如厕难、村容差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立足全面“清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资源化利用,实施乡镇垃圾处理设施新建和提标改扩建工程,建设一批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中心。抓住关键“改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推广“两次处理、两次利用、实现两化”的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利用“三个两”模式和农村黑灰污水治理广西模式。继续实施农村改厕改厨改圈工程,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推广农村公厕改造试点,完善农村公厕长效管护机制。突出重点“治污”,强化农村人居环境基础。统筹农村改厕、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重点整治水源保护区、城乡接合部、乡镇所在地、中心村、旅游风景区等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标准化试点。突出亮点“升级”,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推进农村道路提档升级,优化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田园和村庄的整洁度、美化度,全域提升乡村风貌建设水平。

开展生态宜居村庄示范创建活动。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要求,统筹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构建“县城为龙头、乡镇为中心、村庄为基础”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从创建示范村、建设整治村入手,重点建设一批基本整治型村庄、设施完善型村庄、精品示范型村庄,保护发展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绘就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亮丽乡村图景。

大力培育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

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创新优秀农耕文明中的乡土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培育新时代乡村生态文明新风,以绿色文化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教育。拓展农村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教育与引导,开展“绿色生态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绿色生态文明文化节、知识竞赛、展览”等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使新时代乡村生态文明新风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挖掘广西农耕文化中蕴含的生态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推动绿色生态文化传承与创新。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倡导先进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审美观,树立乡村文明典范,促进形成绿色文明乡风、家风和民风,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引导农村居民自觉养成良好公共环境道德、监督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形成绿色、环保、节约的文明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培育绿色文化新风尚。组织引导广大农民制定共同遵守、互相监督的乡规民约,将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日常生产生活行为规范起来,纳入日常村务管理。推进农村风俗向绿色文明转变,建立婚丧嫁娶文明简办的绿色长效机制。广泛开展绿色生态乡风评议,积极推进“绿色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挖掘整理并宣传推广绿色生态文明家训家风,发挥优秀绿色家庭示范户的引领标杆作用,形成绿色文化风尚。

全面完善乡村振兴绿色政策

坚持运用系统思维,加强政策系统集成,精准靶向施策,奋力在推动乡村绿色发展上抢新机、闯新路、见实效。

强化资金政策支持。建立绿色产业准入机制,编制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广西各级财政通过以奖代补、设立补贴资金等方式,加大对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基金引导作用,重点支持绿色产业培育、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制造示范、循环经济试点、创新创业人才实训基地、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领域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企业参与乡村公益性生态项目建设。大力推行乡村振兴绿色税制,对乡村企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等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污染企业加大环保税征收。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创新乡村绿色信贷产品,对乡村绿色企业提供利率和信贷额度优惠。支持广西各市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达的本地区债务额度内申请发行符合条件的生态保护专项债券,支持发行绿色企业债券。

强化土地政策支持。探索出台支持乡村绿色产业发展综合用地政策,对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乡村绿色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单列安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用地指标。加强对乡村土地利用途径监管,坚决杜绝破坏乡村绿色发展的土地利用行为。

强化人才政策支持。实施乡村绿色振兴人才培养计划,鼓励有关高校增设一批与生物技术、环保技术、信息技术等深度融合的农林类新兴农科专业,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乡村绿色发展急需专业技术人才。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培养专业型、复合型的农业绿色创新人才。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