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可开辟未来。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脉。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鉴往知来中继往开来,在把握大势中办好大事,奋力创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展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
登高回望来时路:百年来,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创造的历史伟业、铸就的伟大精神,在上海得到了充分体现、生动演绎、精彩阐释
百年来,我们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与时俱进创造辉煌,谱写了中华文明史上最灿烂的华章。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把中国人民从“三座大山”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经过70多年的建设发展,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14亿人口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极大提升。矢志不渝为民族谋复兴。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推动我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百年来,上海每一点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每一刻都同国家前途命运密切相连。上海作为我们党梦想启航的地方,党在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并走向全国执政。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经济总量迈入全球城市前列,人均GDP超过2.3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万元,以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十分之一的税收。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创造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第一例土地批租试点、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等一系列“第一”,为国家贡献了“上海经验”。当前,上海坚决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从全国第一家自贸试验区,到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从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到加快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上海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昂首阔步再出发:必须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四年亲临上海,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赋予重大战略任务,为上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最根本、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磅礴的精神力量,就是要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指示要求,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奋力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更好发挥全国改革开放创新“试验田”作用。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要求上海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作出更大贡献。我们将始终勇当标杆、敢为人先,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坚定不移走好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一方面,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另一方面,聚焦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重中之重是全力打好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这张“王牌”,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高水平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国际消费中心,完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同时,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积极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更好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溢出带动效应,进一步做好对内对外开放两篇大文章。
聚焦强化“四大功能”,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赢得竞争就能赢得未来。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关键是中心城市的竞争。增强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根本路径是持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以功能引领发展、以功能主导竞争。我们将致力于提升要素市场国际化程度,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持续增强各类要素资源的集聚浓度、链接强度和辐射广度。我们将致力于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自主创新新高地。大力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以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动力和活力为重点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更好发挥科创板对“硬科技”的支撑作用,源源不断地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我们将致力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数字化、融合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当前,上海正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数字化形成新供给、生活数字化满足新需求、治理数字化营造新环境,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我们将致力于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勇于到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去搏击风浪、强筋壮骨。
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构筑未来发展的战略优势。在百年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作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上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重点是加快形成“四个格局”。加快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共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发展格局,特别是加快建设五个新城,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和治理高效的要求,打造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为上海未来发展构筑新的战略支点。加快完善经济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代表都市经济发展方向的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努力把长板拉得更长、把优势做得更优。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坚持把郊区乡村作为上海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
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奋力书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贯穿百年党史的一根红线。我们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贯穿城市工作始终,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持之以恒惠民生,以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为重要抓手,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扎实有力强治理,强化“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意识,落实全周期管理,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推动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努力把精细化管理做得更深、把基层基础夯得更实、把安全底线守得更牢,探索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治理现代化新路子。坚定不移优生态,进一步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到实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使绿色成为人民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我们的愿景,就是这座人民的城市,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