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南湖红船上
革命扬帆起航 青春磅礴力量
披荆斩棘 历经沧桑
不忘初心 迎难而上
牢记使命 劈波斩浪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语”党和国家同在
“语”科技和时代同行
用自己的力量
为国家富强 屹立东方
不懈奋斗!
历史积淀
上海交通大学的外语教育拥有悠久的历史,发端于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创立之初所设立的南洋公学译书院。南洋公学译书院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高校出版兼翻译机构,为近代翻译事业的推进和民族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外国文学系成立,由交大老校长唐文治之长子、著名英语专家唐庆诒教授担任主任;1943年更名为英文科,1952年更名为俄语教研组,1957年9月更名为外语教研室。唐老先生提出学习外语的“五会”目标,即“能读、能听、能说、能写、能译”,奠定了交大外语教学“实”之基础。
1979年,全国高等教育百废待兴,上海交通大学率先成立科技外语系;八十年代初,著名翻译家刘祖慰教授任系主任。1980年,科普英语刊物《科技英语学习》于交大创刊,在全国广泛传播。同一时期,科技英语资料中心创办。这一系列举措满足了国家对科技外语人才的迫切需要。
1986年,科技外语系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授权,1993年获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1988年我院建立了计算语言学实验室,1990年扩大为语言文字工程研究所。1995年,为支持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率先开办了体教结合模式的体育明星班。
1997年,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正式成立;2000年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授权,2003年设立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单位,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总体概况
外国语学院现由英语系、日语系、德语系、翻译系、法俄语系、公共英语教学中心和研究生英语教研部等机构组成,同时设有多个科研机构,是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发源地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所在地。
一直以来,学院大力推进“人才强院、国际化、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对接国家战略”五大战略的实施,积极开展学院综合改革,学院获得较快发展。2016年,外国语言文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位居全国前2%-5%。
科研能力
为建设一流外语学科,学院长期以来引育并举、广聚英才。随着学院科研能力的提升,学院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相应大幅提升。2016-2020年,学院师生共发表 SSCI 和 A&HCI 论文187篇, CSSCI 论文231篇,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3 项、上海市哲社成果奖5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 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4项。
学院主办《当代外语研究》(C刊扩展版)、Frontiers of Narrative Studies(入选ESCI数据库)、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Studies等3种国际学术刊物以及中文学术期刊,在劳特里奇和斯普林格等国际知名出版社主编并出版《应用语言学前沿》和《语料库与跨文化研究》等英文系列丛书。这些会议的举办和期刊的出版有力促进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人才培养
学院依托学科优势,培养“跨学科、国际化、双语型”的本科外语人才,设有英语、日语、德语三个专业。其中英语专业分为语言学、文学和翻译三个方向,培养特色分别为语言智能和语言病理、比较文学与跨文化以及外宣翻译。日语、德语专业重基础,重交叉。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英和德英双外语运用能力,具备语言专业知识、宽厚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跨学科外语人才。学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深入对接;研究生教育首创“1+2+3”人才培养新体系;翻译硕士项目常年邀请外交部、中国外文局和联合国的资深翻译和官员直接参与翻译硕士课程的教学,着力培养高端翻译人才和国际组织管理人才。
学院先后与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实施本科和研究生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以及学期交换等合作项目,近年来开展的项目包括英国华威大学硕士生联合培养项目、上海交大-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应用语言学硕士专业交换项目等。
外院学子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在百余项全国各类外语类竞赛中屡创佳绩,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高校日本知识大赛和全国德语辩论赛等重量级赛事中斩金夺银。学院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将专业融汇于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外院学子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崭露头角。我院学生团队曾荣获首届“源创杯”颠覆性技术创新创意大赛金奖、“钱学森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谷歌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等诸多奖项。
学院毕业生受到世界知名学府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青睐,一半以上毕业生继续深造,被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录取。
除承担本学院学生培养外,外国语学院还承担了3万余名学生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编写了百余本国家级“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是全国教材编写数量最多、最具影响力的单位之一。
产学研合作
在学科快速发展的同时,学院秉承初心,确立了以“优质外语教学支撑一流人才培养、以一流语言文化研究成果服务国家”的总体思路,充分依托语料库翻译学、语言测试和言语-语言-听力研究的学科优势,先后与中国外文局、上海市语委、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华为公司、中国商飞、科大讯飞及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研发语言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翻译团队完成了钱学森图书馆大量材料的英译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大量文献的汉译工作,有力推进了钱学森先进事迹的宣传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史料的研究;学院还开展中国国家形象和多元文化研究,以外语学科优势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和学界的高度关注。
“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交大精神和“交古通今,学贯中西”的院训是外国语学院发展的指向标。未来,外国语学院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为助推剂,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指导思想,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外语专业高端人才,创建国际一流的外语学科交学科群,为党和人民、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