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第二届“2050学子论坛”召开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  2021-05-25 16:44:05   557 阅读

5月22日,第二届“2050学子论坛”顺利召开。“2050学子论坛”以“面向传媒未来,培养学术新苗”为宗旨,由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本届论坛由我校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担任轮值主办方,由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承办,论坛聚焦“媒介技术、日常生活与社会变迁”这一主题,设置了主题演讲与分论坛论文宣讲等环节,论坛入围论文45篇,其中32篇入围等级奖的论文作者进行了线上展示。


开幕式云合影


开幕式由轮值主办方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姚泽金主持,他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能同新闻传播学界的学者和朋友们共享一场思想盛宴。论坛正式拉开帷幕后,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沈卫星教授致辞,感谢各位师生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他表示在媒介技术日益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规与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背景下,媒介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为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片学术研究的沃土。同时他也鼓励新闻学子们能够以现实生活为基点,在更为广阔的学科理论和社会视野中观察人类的新闻传播事业,深度有机融合多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勇立科技革命和传播变革潮头,形成新闻传播学子独到的学术思维。随后,论坛联合主办方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赵丽芳、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漆亚林与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姚泽金逐一点亮希望之光,共同启动第二届“2050学子论坛”。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主题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际新闻界》主编刘海龙,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白红义两位特邀演讲嘉宾做了主题演讲。刘海龙以“传播研究的现实感”为主题向大家分享自己在学术研究中的经验和体会。他认为学术研究应该与现实相勾连,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应当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而不应该让研究与现实之间存在隔膜感。接着,刘海龙从“学术研究(创新)不是什么”开始,告诫青年学子们不要沉迷到现象中去,学术研究的目的是解释世界而不是单纯地描述世界。因此,现实感对于学术研究很重要,研究要与现实相勾连,好的问题都是源自于经验与理论的“偶遇”。刘海龙认为,为了创造这种“偶遇”的机会,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储备概念和理论,另一方面则要从切身经验和理论的断裂中发现自己的研究问题,培养自己的现实感,走出舒适区,利用一切机会来扩大自己的社会接触面。

白红义以“新闻学研究中的隐喻”为主题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他表示,隐喻作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不仅具有很强的启发和暗示作用,还会起到“议程设置”的作用,帮助我们理解新生与抽象事物,同时也会对理论和研究产生形塑和控制的作用。白红义以“条线”等隐喻为例,讲述了新闻学研究中对于隐喻的使用,以及其他学科中的隐喻如何完成自身的理论转换,并且成为新闻学研究中的理论概念。白红义认为,我们应该将隐喻作为一种思考工具,通过运用类比、隐喻和比较等具有启发性的方式来更好地理解所研究的现象,有助于新闻学成长为一个理论驱动多过经验驱动的学科。

来自四校青年学者也分享了治学心得。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刘双庆以如何寻找论文选题为切入点,分享自己从文献和理论的梳理中发现研究问题以及从日常经验出发走向学术研究的经验体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苏春艳结合“白血病患者及家庭的日常研究”这一研究案例,讲述自己研究过程中的方法和发现,为青年学子完成高质量研究提供参照。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吴梅红分享自己从新闻工作者到研究者这一转变过程中的感触,鼓励青年学子们做有新闻人特质的、有价值的学术。她提出,无论是做新闻还是做研究都要“求真、求证、求实”,怀揣着对现场的渴望、对沟通的欲望和对社会的守望。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梁悦悦提出“研究本应是随时准备着的推倒重来”,她鼓励青年学子们勇敢地去做有“趣”有“爱”的研究,同时分享了对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思考。最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赵丽芳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漆亚林对四校青年学者的主题发言进行了精彩地点评。

下午“政治、话语与传播”、“文化、情感与伦理”、“叙事、媒介与生产”、“技术、生活与社会”四场平行分论坛精彩呈现。学子们围绕互联网媒介使用行为、类人媒介、人工智能技术、短视频新闻生产、“网络祈祷”行为等学科前沿问题和现实问题展开思想碰撞,联合主办方四校的12位老师担任分论坛主持人和评议人,从选题、方法到论证过程进行认真细致地评议,并提出了修改完善的建议。

经过紧张的现场评议环节,第二届论坛获奖论文新鲜出炉,晚间闭幕式如约而至,闭幕式由论坛总协调人、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徐州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尚武宣读获奖名单,经过前期匿名评审、学术海报评审、各分论坛综合会审等环节,论坛组委会共颁发获奖论文一等奖5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2篇。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粟晖钦《定性与批判:对作为“数字劳工”的粉都研究的辩证思考——以微博粉丝控评为例》,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张帅、马博文《何以为家:类人媒介影响人类核心家庭关系忧思》,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张乐、么嘉琪《算法推荐与“信息茧房”关系之再思考:内容分发多样性在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实践研究》,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的揭其涛《从“馨香祷祝”到“网络祈祷”:中国本土祈愿行为的传播社会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李昂泽《健康感知、信息渠道与媒介使用:不确定性下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路径及影响》五篇论文获得一等奖。

第三届“2050学子论坛”轮值主办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教授发表闭幕致辞。他对学子们提出了学术、学问、学识、学养上的期许,不仅要会问能答,更要有见识、有教养。最后,姜飞教授发出邀请,希望明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继续超越疫情阴影、超越各位教授的期待,成长为期望中的自己。

最后,论坛总协调人、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徐州宣布本届“2050学子论坛”圆满结束。他对前辈学者和青年学者的热忱参与、嘉宾和与会工作人员的不懈支持、青年学子们的积极投稿表示由衷的感谢。他希望学子们能再接再厉,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做时代的号脉者、社会的瞭望者、正义的守护者。

“2050学子论坛”由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发起、旨在为新闻传播学科及相关学科的青年教师及学子搭建学术交流与分享的平台。第二届论坛自征稿以来得到广泛响应,共收到投稿242篇,来自全国各地66所高校的305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积极投递论文。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