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心脏外科诊疗事业从零起步,一路蓬勃发展至今,见证了国际心脏外科技术潮流的转变,并在诸多心脏外科先驱的引领下逐渐追赶至国际前沿水平。近日,在美国胸外科协会(AATS)第101届年会召开之际,我国心脏外科著名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郭应强教授正式成为美国胸外科协会会员(AATS membership),这是这一历史悠久的国际协会对于我国心脏外科事业发展成果的认可,也是一个新的发展开端。2021年4月25日,《门诊》走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区,特邀郭应强教授就其院内学科建设经验成果、未来心脏外科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及相关应对方针等话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门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在国内乃至全球胸心外科领域均具有较高知名度,近年来更是发展迅速,作为贵科室的学术带头人之一,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您和您的团队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如何才能建立起一支好的团队?
郭应强教授: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院心脏外科就已正式成立,不过在当时是与普胸外科合在一起称为胸心外科,大约在10年前才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心脏大血管专业科室。自上世纪50年代全球首例心脏手术成功以来,全球心脏外科事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手术到大手术、又从“大”手术回归到“小(微创)”手术的发展历程:在最初的时候,由于技术和认识水平有限,为了安全应对更加复杂的心脏疾病,临床上不得不采取创伤较大的心外科治疗策略;而至上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心外科医师开始意识到这一策略带来的弊端,心外科微创治疗理念逐渐发展兴起。我院科室见证了这一发展历程,并紧跟国际潮流,实现了科室治疗水平的飞跃式进步,在微创手术领域一直处于国内前沿水平。在过去20年间,我院心脏外科年手术量从一开始的不足1,000台,增长至现在的近4,000台,能够治疗的心脏疾病类型也愈加全面,包括先心病、大血管疾病、胸腹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夹层、冠心病及复杂瓣膜病等。此外,我院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微创心脏瓣膜手术的医疗中心之一,率先完成了全国首例经心尖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形成了稳定而高水平的多学科协作团队;目前,我院团队已组建了国内最大的经心尖微创手术中心,并承担了多项相关临床试验或研究工作。未来,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提升科室的广度,在进一步夯实目前领先技术的同时,在心律失常和心衰疾病等方面作进一步努力,力求打造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当然,学科的发展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一名心外科医师的培养周期很长,能在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心衰及心律失常等各个领域均做到出类拔萃的医师可谓凤毛麟角。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鼓励心外科医师在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亚专业领域深入钻研,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专业人才价值的最大化。自2000年起,我院就在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亚专业人才,迄今我院已构建了完善的人才梯队,并覆盖各个亚专业,我院能在微创心脏瓣膜置换方面取得卓越成绩,也与之密不可分。相信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这样的亚专业人才还将为心外科事业的发展进步提供更大助力。
《门诊》:近日,您凭借在胸心外科领域积累的众多成就和对该领域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成功入选AATS会员。众所周知,每一位AATS会员都是在推动全球胸心外科领域发展过程中做出巨大贡献的知名专家;对您而言,成功入选AATS会员具有怎样的意义?在巨大荣誉的背后,又有着哪些责任?郭应强教授:作为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关注于自己的学科或亚专业的发展情况;成为AATS会员之后,在做好学科内工作的同时,我们需要开始思考如何让院内专业特色或成果为更多临床医师所了解,推动其走向社会,乃至国际。以心脏瓣膜疾病领域为例,我院在经心尖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方面完全达到了国际领先地位,获得了AATS的高度认可,也是我这次有幸能够成为AATS会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仅仅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未来我们还将努力在我国国内扩大影响力,将最前沿治疗技术分享给国内的广大心外科医师,帮助实现国内整体水平提升;在此基础上,带领并团结全国各地的心外科人才,在国际同行的帮助和共同努力下,将学科优势进一步展现至国际舞台之上,促进国内心外科医师与他国优秀临床医师或知名专家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实现区域化、国际化的心外科治疗水平提升。与此同时,这种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也将为我国的年轻心外科医师提供一个更为广阔、更高层次的学习平台;作为我国心外科事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青年医师若能在学术生涯之初便形成国际化的思维视野,无疑将令其在未来的学术研究和探索道路上走得更深、更远。当然,正如方才所提到的,通过病例和资源的集中进一步实现科室或人才的亚专业化发展,也是促进我国心外科事业繁荣发展的必要策略,在这样国际化思维与亚专业化发展的双重作用,以及AATS协会的大力支持之下,相信在未来,我国心外科领域专业人才必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而我国心脏外科领域也将会有更多创新治疗策略或研究结果走向国际、走向世界!
《门诊》:当前,微创小切口、介入治疗等方式逐渐受到患者青睐,特别是主动脉瓣疾病治疗领域,TAVR已逐渐成为广大患者更易接受的治疗方案。请问当前胸心外科医师应如何拥抱这项新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您认为众多国产医疗器械企业该发挥怎样的作用?郭应强教授:学科的发展总是保持着这样一个规律,即由粗放至精细,又由精细到融合;这是学科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前路。在当前微创介入治疗的发展潮流之下,心内科和心外科医师其实都在微创治疗技术的探索道路上砥砺前行,心内科医师在射线、导丝、导管等器械的使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心外科医师则对心脏的结构、形态等有着更为直观的认知,在应对紧急情况时更加富有经验,故而无论是心内科还是心外科,其实都具有各自的优势,需要良性竞争,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目前我国的心血管内外科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家都有着这样一种想法,但尚未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来实现学科的真正融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心外科医师应时刻做好学科融合的心理准备和技术准备,务必从从一开始就“一手拿手术刀,一手拿导丝导管”,做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为未来的学科融合做好充分的准备。尽管在很多心外科医师眼中,微创介入瓣膜技术存在许多不完美之处,甚至增加了瓣周漏、起搏器植入和外周血管并发症等风险,但这些问题都随着技术、器械的改进优化而逐渐得到改善,比如最新一代的经导管主动脉瓣(如Venus-A Plus)已经实现了瓣膜可回收功能,令术中并发症风险进一步大幅降低;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经心尖途径的瓣膜也实现了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适应症方面的重大突破。在学科融合的大潮流下,心外科医师需要学会接受微创治疗当前所存在的某些不完美,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掌握这种技术,并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帮助实现微创技术的优化改进。与此同时,临床医疗器械研发公司亦应积极与临床医师进行交流合作,时刻把握临床一线需求,从而研发生产出更多符合临床实际的优秀器械;而这样密切的医工合作也将促使更多临床医师加入到器械上市前的临床研究之中,深入了解产品的性能特点,操作更加熟练,这些都对后续的临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当整个医疗管理或体制层面也诞生学科融合的基本条件时,相信心内科与心外科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我国心脏微创治疗技术也会再次得到质的提升。
《门诊》:成为AATS会员不仅代表了国内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代表了全球心外科医师的认可与肯定;在您看来,成为AATS会员将对我国胸心外科领域的未来发展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胸心外科的未来发展,您有何期待?
郭应强教授:总体而言,心脏外科其实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科室,它毫无疑问是外科领域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也是对医师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最高的专业科室之一。为帮助培养和发掘心外科领域的年轻人才,老一辈的心外科医师应当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不断地激励年轻医师学习奋进,将既往积累的宝贵经验传递给青年医师,鼓励更多优秀的青年医学生加入到我们的队列中来。尽管相较于其他学科领域,心外科人才的培养周期可能会更长,也更加艰辛;但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看,心脏大血管外科其实是最能帮助年轻医师立竿见影地践行“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这一从医初心的临床科室。我真诚地希望,未来有大量的年轻医师源源不断地加入心脏外科队伍之中,并通过日复一日的磨练和努力,最终成长为我国心外科领域中的耀眼明星,助推我国心外科事业再上一层楼。另外,我作为一名在西部地区从事心脏大血管外科的普通医务人员,能够得到AATS协会的认可与接纳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一种鞭策;我一定要感谢带领我进入这一领域并鞭策我成长的前辈们,尤其是我的博士导师石应康教授和硕士导师张尔永教授,还有我团队中一直支持和鼓励我的同道,特别感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的万松教授,是他一直鼓励我积极向AATS靠拢并为成为其中的一员而努力,才有了我今天有幸被接纳的荣耀时刻。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之中,我和我的团队还将再接再厉,积极投身于年轻医师的培养训练、心脏外科前沿学术和技术的学习、推广和宣传工作之中,为心脏外科领域的亚专业化发展,亚专业人才培育贡献力量,帮助他们在各个专精领域之中实现学术上、技术上的突破。在国际层面上,我和我的团队也将更加积极地促进彼此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沟通,搭建心脏外科领域的国际化学术交流桥梁,让年轻医师了解最新国际前沿动态,助力年轻医生更好更快地成长。最后,愿我国心脏外科事业蓬勃发展,赶超国际水平,也希望未来能涌现更多我国独创的优秀心外科治疗技术和自主创新器械,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病患带来更加安全及高效的治疗手段!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