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者之声|杨河: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北京大学  2021-05-13 13:39:24   431 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这个重要论述,是我们理解党的历史的基本遵循。

1840年鸦片战争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从古代进入了近代;二是改变了中国的国情,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三是改变了中国历史主题,从保持大国强盛转向了挽救国运危难的民族复兴。从此,中国被卷入了世界历史的大潮,经历了悲壮的“凤凰涅槃”。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汉代中兴、唐代盛世、宋代繁荣,被周边各国所景仰,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先后远涉太平洋、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力之强盛,当世无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国土生活27年后写下的《中国札记》中感叹:中国的领土目前超过世界上所有王国合在一起,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无论是衣食用品还是奇巧物与奢侈品,在这个王国的境内都有丰富的出产。根据西方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估算,公元1000年(北宋时期),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22.7%,随后一直保持在20%左右,到1829年达到32.9%。

中国的衰落,确有器物问题,这是工业革命造成的差距,中国当时落后的农耕技术和家庭手工业生产,无法抵挡资本主义先进的大规模机器生产所形成的军事力量,但是根本还是制度问题。到清朝晚期,过于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在历史周期率中已经逐渐耗尽了它的内在生机,陈旧的封建制度压抑了国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妄自尊大、闭关自守、抱残守缺的政策使中国错过了跟上工业革命的机会;僵化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意识形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政治黑暗、民生凋敝、国防空虚、财政拮据、社会动荡,预示了危机的到来。

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民族复兴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主题,基本要求是:在经济形态上,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在政治形态上,从封建专制转向民主制度;在文化形态上,从封建文化转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通过什么道路去争取民族独立,又通过什么道路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赶上时代和引领时代?这是民族复兴是否可能、如何可能的根本问题,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是检验中国一切政治力量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基本依据。没有正确的道路,民族复兴任务就只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即。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从建立中国共产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8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帝国主义同封建主义压迫与剥削的历史,结束了国家战乱不断、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了主要障碍,创造了政治前提,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但是由于经验不多,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认识不足,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八大召开后不久,党判断形势失误,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错误,又未能及时纠正,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国家建设百业待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中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

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孕育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崭新的“模式”。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规划,到建党一百年时中国将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中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赶上时代并引领时代的发展。

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

今天,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民族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过去已经付出,现在还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年来,我们利用这个重要机遇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20年后,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国际形势上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需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要树立系统观念,保持战略思维。

一是要坚持战略眼光。今日中国,不是与世界之间关系中的中国,而是世界之中的中国,是世界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属于世界历史过程的集合,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大势紧密相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蕴含着历史机遇,又带来了风险挑战,只有深刻认识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总揽全局,放眼长远,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才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随势而谋,顺势而为。

二是要坚定战略自信。今日世界,已经不是几个西方发达国家可以随意操纵的世界,而是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中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世界的大势存在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推动力量,只有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战略定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办好自己的事,发挥制度优势,才能在大变局中砥柱中流,引领潮流。

三是要坚守战略底线。大变局中的中国同世界,都处于矛盾运动的新常态中,世界在动荡变革期中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与中国在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只有确立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的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才能把握趋利避害的主动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胜利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使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作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