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的环境问题”——2021(第二届)北京大学生态环境

来源:北京大学  2021-05-12 17:32:04   385 阅读

5月5日下午,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导,北京大学环境校友联合会和E20环境平台联合主办的2021(第二届)北京大学生态环境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刘水楼B121报告厅举行。在迎接建党百年之际,为全面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来自环境领域政商学各界校友相聚一堂,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的环境问题”为主题,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环境领域如何快速转变思维、构建创新体系,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服务。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宇宁,北京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存峰,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环境校友联合会会长王小康,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国家发改委区域发展战略中心副主任夏成,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余红辉,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刘水,北控集团副总经理兼北京控股董事局副主席姜新浩,E20环境平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长傅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导、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室主任、学术带头人阳平坚等各界优秀校友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党委书记李振山出席论坛。论坛由学院副院长刘永主持。

王博代表学校向各界校友和嘉宾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以中国古代典籍《中庸》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概念引申开来,从哲学的角度解读了“碳中和”的深刻内涵。他指出,面对“碳中和”这一新的严峻课题,需要全方位调动多学科的力量,通过交叉融合研究,寻求切实可行的实施模式和发展途径,从而创造出更好的“中和”世界。他希望与会的环境领域各界专家、校友们能够畅谈观点,分享洞见,为应对碳中和愿景下我国生态环境新态势共献智慧、共同行动。

王小康在致辞中表达了对燕园的深深眷恋和回报母校的热切愿望。他强调,要实现伟大的“双碳”远景,是要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走更加艰苦的道路,须坚定信念,久久为功。相信在学校和学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在各位理事和校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北大环境校友联合会定能为国家生态环境事业发展和新时代北大发展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环境校友联合会首任会长、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王灏通过贺信表达了对全体师生和校友的问候。他表示,联合会已成为北大环境领域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成为北大环境学科履行社会责任、扩大社会价值的窗口平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学校、学院和校友会的共同努力,必能形成一批优秀理论实践成果,为国家生态环境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此次论坛上,“北京大学环境校友奖助学金”也正式设立,由环境校友联合会的多位理事成员共同捐资设立,旨在奖励帮助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优秀学生、受资助学生更好完成学业。王博、李宇宁、李存峰、王小康、贾峰、余红辉、姜新浩、傅涛、王灿发等与会嘉宾和张远航、李振山、朱彤共同启动奖助学金。

学院2019级本科生李卓超作为学生代表向校友们的关心与帮助表示衷心感谢。环境校友奖助学金将激励北大环院学子不断进取,争做表率,为我国生态环境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在主旨报告环节,张远航作了题为“生态文明时代环境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的主旨报告。他围绕“从边缘到中心的学科地位”“从学术到实践的科技创新”“从交叉到引领的发展趋势”三个层次阐述了新时代环境学科的发展方向。他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为环境学科发展提供了极好机遇与巨大挑战,而碳达峰和碳中和将加快环境学科转型和环境科技创新的进程。未来亟需加快开展多污染物-多介质-跨行业-全过程的协同创新,开创世界环境学科的学术高地,建立国际视野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朱彤分享了他关于‘碳中和、全健康、生态文明’的思考。他谈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将对能源结构、产业机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会给传统环保领域带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北京大学在碳中和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基础与优势,下一步有必要将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工程示范等不同环节与链条有机融合。他同时还深入剖析了“全健康”这一系统性概念,即“人、动物和环境的共同健康”,回顾了北大环境健康学科的发展沿革及北大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研究院的建设进程。相信依托多学科布局、协同研究和系统性思维,北大将在探索中国生态文明之路上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

贾峰作了题为“生活方式亟待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旨报告。他围绕我国低碳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环境宣教事业的经验和生活实践,强调了广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北京市的绿色出行环路系统(回龙观-上地软件园的自行车快速路)为例,贾峰介绍了自己的绿色骑行实践和社交媒体传播实验,探讨了政府和个人在减碳事业上的责任与路径,以及绿色传播的重要意义。希望以北大为代表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能开展更多针对中国消费生活方式低碳化的深入研究。

余红辉分享了他对“坚持系统思维,强化创新治理——积极发挥节能环保产业对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作用”的见解。他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环保产业一是要坚持系统思维,全面系统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发挥“零碳”样板示范带动,引领区域绿色转型,增强服务国家“双碳”目标下能源环境综合解决方案的赋能水平。二是要强化创新治理,加快技术革新、模式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傅涛以“生态文明下的‘30∙60’思考”为主题进行了报告。他认为,与西方工业文明相比,生态文明的价值主张更关注长远发展、人与自然一体、普惠公平、系统优化和区域协调等五大要素。当立足生态文明,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3060”战略目标的初心,这份初心关乎能源安全,绿色低碳循环的高质量升级,以及国际潮流和责任。他表示,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将碳达峰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3060”战略目标的落地需遵循五点原则,即两手发力、节能优先、完整周期、效率为本和系统实施。

主旨发言之后的高端对话环节由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主持,刘水、姜新浩、王灿发和阳平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的环境问题与高质量发展趋势”,分别从企业应对、环境制度制定和中国实际应对政策等不同角度各抒己见,展开对话,为深入理解双碳目标的实现途径和重要意义提供了多角度思考。

历百年征程,风华正茂;展双碳宏图,再谱华章。此次论坛上,来自环境领域政商学各界的校友们,从环境学科建设、环保宣教和社会公众意识、环保产业发展等不同角度解读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的环境学科发展及环境问题新态势,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形成了宝贵的理论成果。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未来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积极组织相关研讨,协调开展系统性研究,为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减污降碳协同目标的实现贡献智慧。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