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
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
八百里太行横亘中华大地,上接燕山下衔秦岭,被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称为“天下之脊”,传承着愚公移山的不朽毅力,记载着安史之乱中郭子仪率军平叛的力挽狂澜,更见证了近代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保家卫国的壮丽诗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几次深情地提到:“一定要发扬太行精神,一定要把《在太行山上》再唱响。”元培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太行精神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响应学校党委关于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建党百年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统一的要求,以“唱响红色经典 讲好红色故事 致敬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为目标,4月9日—11日学院组织学生党支部骨干成员前往长治市武乡县太行干部学院开展主题思政实践活动。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副部长王欣涛、元培学院团委书记李豪参加活动,保卫部、元培学院、经济学院的部分师生参加实践活动。
唱响红色经典
1941年11月,正是太行秋色最美的季节,万岭千山的林木,经霜变红,真是满山铺秀,遍岭堆锦,秋色烂漫,美不胜收。但当时在黄崖洞的八路军战士们却无心欣赏这美景。11日,日寇以第三十六师团二二二联队为主,纠集5000余人的兵力,向当时华北敌后我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进犯。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和兵工厂员工约1300余人,在左权副总参谋长的指挥下,依托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冒敌炮火和毒气的进攻,血战八昼夜,歼敌千余人,创造了敌我伤亡六比一的辉煌战绩。战后,特务团荣获“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称号。在这场战斗中,我军伤亡166人,其中44人牺牲。
有些故事算不上遥远,有些景致正在眼前。本次实践第一站正是黄崖洞保卫战板山工事遗址。师生们攀登两千米高峰,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感受近八十年前的那场烽火。远眺,千峰竞秀,万壑争奇,层林叠翠,林木丰茂。近看,将军亭巍峨耸立,三名烈士跳崖牺牲的大石岿然如山,壕沟纵横处是曾经的阵地,怪石嶙峋处是昔日的战场。静听,太行干部学院老师刘晓芬带领大家激情唱响了《在太行山上》,“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这首诞生于全面抗战一周年之际的歌曲,曾传遍敌后抗日根据地,带着“红日东升”的希望与信仰,鼓舞千千万万抗日民众奔赴战场,而今,正穿过硝烟、跨越历史、连结时空,以其高亢嘹亮、激荡人心的声音,回响在黄崖洞保卫战板山工事遗址。
唱响红色经典,在歌声中重温党史,于音乐中开讲党课,用艺术讲红色文化。授课教师刘晓芬说,《在太行山上》是山西的一张音乐名片,这首歌是太行山游击队的队歌,是代表太行精神广泛流传的一首非常重要的歌曲,这首歌和党的领导、革命历程有很大的关系。
元培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张君曼感叹,今天是她第一次参加这种别出心裁的音乐党课,在太行山上唱响《在太行山上》,变“照本宣科”为“身临其境”,变“理论灌输”为“音乐感染”,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经典歌曲相结合,让大家在学习抗战历史的同时,也接受了文化艺术熏陶。
讲好红色故事
“当时日军在华北地区实行‘囚笼政策’, 对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扫荡,又遇上了旱灾,根据地收成锐减,老百姓都没有粮吃了,军队给养成了大问题,只能出去采树叶吃。后来,八路军发了训令,要求部队所有伙食单位不准在村庄15里以内采摘杨树叶、榆树叶,要把这些留给群众吃。咱们军队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崔韶光老师讲到这里忍不住红了眼眶,一旁聆听的学员们也早已潸然泪下。
崔韶光,一位长相和蔼,普通话中略带乡音的女老师。她是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第一代讲解员、首席讲解员,八路精神红色文化的终身讲解员,解说生涯超过三十年,接待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超过70多万名。她曾多次去北京拜访陈锡联、李德生、卢仁灿、李雪峰等老一辈革命干部,聆听他们珍藏心底的“独家记忆”。
武乡县砖壁村,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在指挥部的一棵老树下,崔老师像介绍自己的老朋友、老战友一样,动情地为参访师生们讲述了八路军的故事,从“我可以把我的一切都献给党”的朱德,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到壮烈殉国的左权,再到“我是跟着党姓”的刘鼎,从平型关大捷,到关家垴战役,再到百团大战,她带学员们一步步走进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的太行革命老区,了解历史书上一个个名字背后有血有肉的故事,展示了八路军家在太行山区浴血奋战,为国家和民族解放顽强斗争的历史画卷。
只有真实地还原历史,才能打动人心。
只要真实地还原历史,就能打动人心。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千千万万个党史故事,描绘了八路军战士浴血奋战、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画卷,唱响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英雄之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不懈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讲好红色故事,就是重温真实而伟大的历史,让收藏在博物馆内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记录写在书籍里的文字、定格在纪念雕塑中的瞬间都活起来,将故事背后那些充满人文精神和情怀的东西讲给受众听,就是不忘初心。
致敬革命先烈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4月10日下午,学员们来到了关家垴战斗烈士纪念碑前。
关家垴战斗是“百团大战”第三阶段八路军组织的一次最大规模的阵地攻坚战,也是百团大战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恶战,亦是《亮剑》李云龙在李家坡战斗的原型。关家垴西、北、东三侧地势陡峭多沟壑,难以展开部队,南侧开阔平坦,适于攻方投入兵力,但关家垴以南的柳树垴高地被日军占领,南坡就直接暴露在交叉火力之下。此战我军血战2昼夜,仍未能达成全歼,后因日军大部队抵达被迫撤围,我方累计伤亡2000余人。
从沟底出发,学员们沿着土坡向上行进,射击点、迫击炮点和壕沟等战斗工事随处可见,仿佛在诉说着这场血战。坡顶的烈士陵墓前伫立着一座纪念碑,崔老师在纪念碑下沉痛地向我们讲述了这场惨烈的战争,讲九十岁高龄的李德生将军回忆起关家垴战斗时“恸哭不止,泪流满面,久久不能说话”,讲战斗结束后村民来到这里,只看到“整个山头上、沟里都填满了人”。限于当时艰苦条件,绝大部分八路军牺牲烈士只能以白布裹身,层叠相摞,合葬于关家垴的高岭上。在烈士纪念碑前,师生神情肃穆,列队向烈士们敬献鲜花,表达哀思与敬意。
站在坡顶向下望去,山中的战斗遗址与当地居民住所连在一起。栖息上千英灵的墓园旁,工作人员正在清洗保养刻有烈士姓名的纪念墙,瞻仰者敬献的鲜花与墓地旁的菁菁芳草相互交错。山下是耕种劳作的百姓,间或扯着嗓子用当地的方言笑谈,平坦的柏油马路上不知哪家乡亲的狗跟在同学的脚边打转。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英灵们虽未曾看见、却无比期冀的中国,这个美丽的中国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元培学院空飞班2018级本科生吴浪宇在纪念碑前深深鞠躬,“我们绝不能感动一阵子,而要铭记一辈子,向先烈们承诺,我们一定会发扬‘太行精神’,将青春投入国防建设中去!
在武乡县义门村百岁老兵郝照余的家中,讲解员向我们讲述了一位普通却又伟大的八路军战士的生平。二十二岁参军,母亲不幸被日本人杀害,全家只剩自己一人。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杀敌,历经枪林弹雨,留下一身伤痕,陇海战役中被子弹打穿右脸,幸运地在1947年伤愈回乡。老前辈现已102岁高龄,行动不便,但见到年轻的学员们,仍显得十分高兴。听闻老前辈毅然奔赴国难、一家满门英烈的事迹后,学员们纷纷起立鼓掌致意。百岁高龄的郝照余,或许很难再复原当年战斗时的情形,但抗战英雄们的光辉事迹,历史不会忘记,人民永远铭记。
从1937年10月到1944年10月,太行革命根据地129师主力部队对日伪军作战共19777次,毙伤日伪军120241人;太行区民兵自卫队共作战33716次,毙伤俘伪军11409人。在全面抗战八年中,八路军将士付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晋绥军区指战员牺牲1.3万多人,晋察冀军区指战员牺牲7.1万多人,晋冀鲁豫的太行区和太岳区将士牺牲1.3万多人。
数字是冰冷的,数字背后的热血与牺牲却是滚烫的。“血肉长城”是由无数个如郝照余老人一样奔赴战场、抵御外侮的前辈们筑成的,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是靠着中国人民的勇敢牺牲取得的。
每思祖国金汤固,常忆英雄铁甲寒。
我们回望与致敬先烈,讲述英雄故事,是为了铭记先辈功绩,传承英雄精神,更自信地昂首前进,更勇敢地走向未来。
最后,师生们来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在纪念馆宣传部主任田悦慧的引导与讲解下,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听八路军全力抗敌、视死如归的英勇事迹,听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等老一辈革命家们的高瞻远瞩、大公无私,听八路军与华北百姓们军民一心、共纾国难的鱼水深情。元培学院2018级本科生张宇深情感叹:“太行儿女英雄气,太行精神民族魂,今日和平来之不易,吾辈当自强,以慰革命先辈,以彰爱国忠党!”
下午6时,全体师生踏上了返京的列车,此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弦歌未止,薪火永传。通过为期两天的思政实践活动,学员们追寻革命先烈足迹,唱响八十多年前的红色经典,聆听这片土地的红色故事,切身感受新时代太行地区的生活,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天,我们重温抗日烽火岁月、追忆巍巍太行精神,就是要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迎接伟大时代,实现伟大目标。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