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彭裕商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修甲骨文字典”开题报告会在四川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历史系朱凤瀚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曹锦炎教授、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吴振武教授、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黄锡全教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辉研究员、我校文学与新闻学院俞理明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彭邦本教授等校内外专家以及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教授、省社科规划办副主任周宅贤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历史文化学院彭邦本教授主持。
霍巍教授代表历史文化学院对四川省社科规划办、学校社科处在重大项目的动员、申报、管理等环节所做出的努力表示谢意,对受邀出席此次开题报告会的专家表示欢迎。他回顾了各位专家与历史文化学院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学术渊源,并希望他们在项目、人才等方面继续关心和支持四川大学。周宅贤副主任代表省社科规划办对“新修甲骨文字典”的立项表示祝贺,希望课题组成员要传承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学、甲骨文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为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做出新的贡献。
首席专家彭裕商教授代表重大项目课题组做开题汇报,重点从选题意义、学术价值、社会价值、课题的创新点、研究计划展开发言,并就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重要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初步设想。子课题负责人田国励、张卉、吴毅强、韩文博、钟舒婷分别针对各自负责的子课题,介绍了研究计划和研究进展。
专家组对重大项目进行评议,并提出完善的意见。朱凤瀚教授指出,甲骨文字的考释不能只关注字音、字形、字义,还要注意结合历史学、考古学的研究。他还对甲骨字形分类的可操作性、凡例的编排、字头的处理等问题提出了良好的建议。曹锦炎教授认为,本次新修要保留原《甲骨文字典》中独具特色的部分,要充分吸收以徐中舒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吴振武教授就“精细分类”与“文字释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未释字的处理、释文的隶定、索引的编排、字头的设置等问题提出了建议。黄锡全教授就新修《甲骨文字典》的收录范围、最终成果的名称、异体字的处理、各家释字意见的取舍、阶段性成果与最终成果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建议。王辉研究员就如何保留原《甲骨文字典》的特色、字形的选取、未释字收录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俞理明教授、彭邦本教授对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社会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字典中的“释义”部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首席专家彭裕商教授对专家提出的建议和问题进行了回应,代表课题组对各位专家表示感谢。他说,课题组将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完善,充分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高质量地完成《甲骨文字典》的修订工作。
《甲骨文字典》为四川大学徐中舒先生主编,1988年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该字典被学界认为是迄今所见最切实用、适应面最广的甲骨文工具书,是上世纪末叶甲骨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这是四川大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彭裕商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将有助于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