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党史学习教育|考古文博学院举办“考古助力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考古

来源:北京大学  2021-04-26 10:43:02   309 阅读

2021年4月,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周口市文物考古所联合发掘的河南淮阳时庄遗址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南淮阳时庄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仓仓城,对研究中原地区早期国家的粮食储备、管理和治理能力等具有重要价值,也对夏王朝早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文物保护工作的高效推进展现了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与农村新型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有效结合的全新发展道路。此次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旨在鼓励学院党员走入基层,立足考古专业,挖掘文物资源优势,增强贫困地区群众内生动力,强化文旅资源融合帮扶,以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曹艳朋以“河南淮阳时庄遗址——夏代早期粮仓城”为题,采用过程考古学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时庄粮仓遗址的发现、判断、证明、保护等一系列考古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介绍。时庄粮仓城的出现距今4000到3700年之间,基本定性为夏代早期粮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食集中储备管理的仓城。同时,时庄遗址布局清晰、功能专一的围垣聚落,是夏代早期中原地区新出现的小型化、专门化聚落,是一种崭新的聚落形态,对我国研究早期夏文化或夏代早期国家的构建、社会组织和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时庄粮仓遗址在发挥自身考古学价值之余,应结合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在公共考古、乡村振兴、产业转型与文化发展等方面拓展多元化价值,助力乡村未来发展。

时兴荣以“文物保护利用——时庄村振兴发展的持久力量”为题发言。他从“扎根农村抓党建,创新模式促发展”“发展遇到新机遇,文物工业起冲突”“思想认识重新塑,文化自信更坚定”“文物保护力量大,转变思路促振兴”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时庄村在粮仓遗址的文物发掘、保护、利用中的故事。时兴荣指出,乡村干部要有“大象肚子、兔子腿,还要长个八哥嘴”,即能容人容事,为村民办事要手勤、脚勤,调解矛盾、宣传政策要以文化人,想群众之所想。党员心里有初心,党的形象不受损,支部心里有群众,群众永远跟党走。在他的带领下,时庄村致力于发挥好、保护好、利用好考古文物发掘的机遇,转变思想观念,将文物发掘、文物保护、文物利用作为时庄村各项事业开展的重心,为时庄村未来的发展理清思路、定位方向。

雷兴山、刘大明分别对主题发言进行点评。

雷兴山认为,曹艳朋和时兴荣的主题发言是时代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频共振,并高度评价时兴荣的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与根,我们要守好魂和根,才能记住来时路、看清脚下路、坚定前行路,用时代精神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刘大明指出,总书记对我国考古工作寄予殷切期望,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时庄村作为文化振兴乡村的典范,时庄粮仓遗址的发现不仅唤醒了时庄全体村民的文化意识,为时庄村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指明新的道路;同时,以曹艳朋为代表的优秀考古工作者以时庄村为中心发展区域考古,为考古的前置工作提供了有效借鉴。

陈建立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赞赏时兴荣的奋斗精神和所获成就,并进一步指出掌握正确群众工作方法和群众工作路线的重要性,在这一前提下,学术研究走到乡村去,通过学术研究推动乡村建设,让考古工作惠及民生。2021年是建党百年,也是中国考古学科建立99年,二者共担初心与使命,即找到我们的“根”与前进的路。陈建立指出,本次活动将启发同学们进一步寻找和阐明考古文博专业的价值与意义,让考古工作在新时代中国绽放独特光彩。

讲座最后,陈建立为时兴荣、曹艳朋、刘大明颁发青年导师聘书。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