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2020年度“中国好书”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十套播出。凯原法学院彭诚信教授主编的《民法典与日常生活》入选2020年度“中国好书”。
“中国好书”评选由中宣部指导,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颁奖典礼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制,始于2014年,是当前最权威的国家图书推荐榜,也是引领出版界、导航全民阅读的风向标。2020年度“中国好书”在全年出版的50余万种图书中,经过层层评审选拔,最终评选出33本获奖图书。
自2014年首届年度“中国好书”评选以来,《民法典与日常生活》是唯一入选的法律类图书,也是上榜图书中少见的主要由在校师生共同创作完成的作品。其参与撰写的人员中,还有数位凯原法学院在读博士生。
《民法典》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直接阅读法律条文对于普遍读者来说过于专业。本书以73个案例分析和45个热点问题解读对《民法典》做通俗化的讲解,以帮助非法律专业人士学习理解。典型案例选取了居住权、合同纠纷、肖像权等常见案例。不仅介绍相关的法律规定,还从法律原则原理上作了进一步说明,使读者理解法律思维,对相似的情况可以举一反三。热点问题解读则精选了此次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详细说明了相关法规的历史渊源和修订理由。解读说理透彻,生活化释义通俗易懂,有助于大众理解和适用《民法典》。
上海人民出版社王为松社长认为:“民法典的颁布意义重大,《民法典与日常生活》一书从百姓熟悉和关心的问题着手,集司法案例、热点问题、漫画配图于一体,形式新颖,内容完备,是一种让法律‘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积极尝试”。
《民法典与日常生活》主编彭诚信老师表示:“法律从来不是冷冰冰的,作为一个法律人要时刻关心老百姓的所思所想。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说,他们是需要用日常生活来翻开民法典的。我们认为在当前包括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面向老百姓普及《民法典》的基本规定、创新制度及具体适用,是法学共同体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和我的学生们也是秉持这一理念来写好这本书的”。
凯原法学院自成立以来,在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同时,非常注重社会责任,倡导学术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理念,鼓励师生在潜心研究和学业的同时,积极参与公益服务和普法宣传。《民法典与日常生活》之所以成为一本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普法著作,与其服务人民大众的初衷是离不开的。
附:
【本书获评】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年度好书
2020年百道好书榜社科类TOP100
2020年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
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中国好书”2020年7月榜
2021年3月华文好书榜
央视《读书》节目、“学习强国”推荐
【学者寄语】
民法典的颁布意义重大,《民法典与日常生活》是一部反映时代之需、通俗易懂又不失学术品格的优秀民法典普法读物。
——崔建远
本书通过热点问题解读和典型案例分析等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具体考察民法典内在的各种法理、揭示制度运行的深层奥妙,的确难能可贵,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
——季卫东
处世的规矩,生活的指南——本书是针对民众的实际生活需求,由国内著名民法专家、学者对民法典进行的权威性、通俗化、趣味性解读,是不可多得的普法读物。
——沈国明
民法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本土气质,本书集司法案例、热点问题、漫画配图于一体,可谓形式新颖,内容完备,是一种让法律“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积极尝试,相信本书对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将有所助益。
——刘士国
【著者介绍】
主编:彭诚信,法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凯原法学院副院长、民商法学科带头人,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保护与数据权利体系研究”首席专家。专著《现代权利理论研究》(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研究方向为民法原理、物权法、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领域。
副主编:陈吉栋 上海大学法学院讲师,上海大学法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入选2018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交通大学民商法博士(2017年,师从彭诚信教授),美国爱荷华大学访问学者(2014—2016年,师从Thomas P. Gallanis教授)。主要从事民法(史)、土地法、数据与人工智能法律问题研究。已发表论著近三十篇(部),主持各类课题十余项。
本书其它著者:
刘海安,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教授;
徐伟,宁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袁苇鸣,上海大学出版社编辑;
李贝,凯原法学院副教授;
苏昊,凯原法学院14级博士、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法官;
云晋升,凯原法学院16级博士生;
史晓宇,凯原法学院16级博士生;
向秦,凯原法学院17级博士生;
赵诗文,凯原法学院18级博士生;
王冉冉,凯原法学院19级博士生;
许素敏,凯原法学院20级博士生。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