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校召开医工融合推进及项目指南发布会

来源:四川大学  2021-04-21 09:27:31   298 阅读


4月19日,学校在华西校区召开医工融合推进及项目指南发布会。校长李言荣,魏于全院士、王琪院士,副校长张林,学校医学、工学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和教师,以及来自兄弟高校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负责人、企业界代表等4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张林在致辞中表示,我校医工融合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21年1月学校在“创新2035”先导计划中明确提出未来医学港湾计划。本次会议的举行是落实“创新2035”先导计划的重要举措,旨在宣讲学校医工融合政策,发布医工融合重点项目指南,汇聚政产学研用的创新资源,推动跨学科的科研协作,促进医工融合发展,对推进华西医学整体率先迈入世界一流和全面加快建设学校“两个伟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张林为医工融合“三中心一平台”授牌,为医学交叉学科学术委员会学术顾问魏于全院士、王琪院士颁发聘书。



王琪院士在发言中表示,医工融合是川大的特色和优势,为川大的医学和工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校大力推进医工融合,聚焦创新药物、先进材料、高端医疗器械和精准医学,构建独具特色、引领实践的“医学+”学科群,以及医工融合“三中心一平台”,这将为健康四川建设和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成果 叶玲 曾筱茜 黄进 黄勇



应斌武 王国泰 赵伟锋 陈玉成 胡文闯

会上, 华西医学中心学科建设部部长成果教授解读了我校医工融合政策,汇报医工融合建设进展,发布医工融合“三中心一平台”的重点项目。此次共发布重点项目16项,主要涉及疾病的智能预警及预测干预研究、脑科学与类脑计算研究、活性组织工程支架研制及产品开发、新型智能医用凝胶研制及产品开发、新型生物医用原材料及相关诊疗器械的研发、高端放疗计划系统研发、肺结节/肺癌全周期智能诊疗产品研发、基于新型磁性复合材料的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等领域。

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口腔医院)院长叶玲介绍了“医学+材料中心”的最新进展,“医学+信息中心”的曾筱茜代中心主要负责人、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书记张伟介绍了中心的发展情况,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副院长黄进介绍了“医学+制造中心”的前期成果和下一步重点研发计划,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黄勇介绍了“医工结合转化应用服务平台”的基本情况。来自“三中心一平台”的科学家分享了各自推进医工融合项目的经验。“医学+制造中心”的应斌武教授分享了《“医学+制造”—让创新思维的触角伸得更远》、“医学+信息中心”的电子科技大学王国泰副教授分享了《基于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疾病自动诊疗》、“医学+材料中心”的赵伟锋教授分享了《凝胶微球抗凝剂—体外抗凝新策略》、“医学+信息中心”的陈玉成教授分享了《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心脏健康管理系统研发》、“医学+制造中心”的胡文闯教授分享了《微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精准诊断领域的应用》等的推进情况。



李言荣首先对学校医工结合“三中心一平台”负责人的报告和5位教授的发言一一作了回应和肯定。他说,这次医工结合项目指南的发布表明,由医学牵头、工科积极参与、社会企业资源的大量汇入,不仅让医工结合在川大破了题,而且近半年来又有了新的进展,出现了良好的势头和空前的积极性,为此,他代表学校和王建国书记感谢大家的辛勤努力。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研要坚持“四个面向”,其中一个就是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把生命医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确,医学向前发展的每一小步都是人类健康向前迈进的一大步,所以全面推进医学与工科的交叉、尤其是医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既是国家所需、人民所急,也是当前川大自身发展所需,这既是学校建设高峰学科、全面提升医学科研实力和工科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创新2035”五大先导计划中“未来医学港湾”专项的突破口。现在,学校的医科和工科都行动起来了,都在积极加入和推动医工融合,下一步我们要在不断推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力度推进医工结合,要让医工结合成为川大一张新的名片。具体来说要继续支持由医学牵头,打破学科边界,让那些有情怀、有理想、有追求的高水平医生与有实力、有想法、有办法的工科人才充分互动起来,从学科导向向问题导向转变、从论文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从技术推动向需求牵引转变,研究医学真问题、解决医学真需求,以医工结合的具体项目和产品为抓手,让我们的科研不仅要有用而且要管用,在国内走出一条川大模式的医工结合之路,不仅推动学校医科同时也推动工科的特色发展。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