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放射性污染成海洋之痛

来源:央视网  2021-04-16 15:26:35   686 阅读

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在经处理及稀释后,将排入大海。这一做法将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放射性污染,故而引起日本国内及全球很多国家的强烈反对。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这一不负责任的决定,也再次提醒世人关注海洋在过去数十年中持续承受的放射性污染问题。

所谓海洋放射性污染,是指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1944年,美国汉福特原子能工厂通过哥伦比亚河把大量人工核素排入太平洋,标志着人类开始了对海洋的放射性污染。

在过去数十年中,核事故、核试验乃至全球核设施正常运行当中都产生了大量人工核素,其中的相当一部分进入了全球海洋环境当中。

在核能利用早期阶段,建在海边或河边的核工厂,包括核燃料处理厂、核电站和军用核工厂等,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将低水平放射性废液直接或间接排入海中。

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汉福特工厂和英国温茨凯尔核燃料后处理厂。前者1960年排入太平洋的放射性废物达36万居里(居里是衡量辐射计量的单位);后者自20世纪 50年代初起,每天把大约100万加仑含有核素的放射性废水排入爱尔兰海,年排放总量近20万居里,成为爱尔兰海、北海和北大西洋局部水域的主要放射性污染源。

除了核工厂之外,美国、日本、英国、荷兰等国,从1946年开始就不断地向海底投放固态放射性废物。到1980年,辐射计量超过了100万居里,这些固态放射性废物已经成为海洋的潜在放射性污染源。

比生产性活动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更为集中、严重的,是人类核试验、核武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破坏。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1946年美国首次在太平洋比基尼岛海域进行水下核爆试验。接下来的数十年中,有250多次核武器试验在公海上进行。

从1966年至1996年,法国在南太平洋上的偏远环礁附近进行了210次核试验。1998年,一份报告表明,有3200多吨不同种类的放射性废物被倾倒进太平洋,沉入穆鲁罗瓦环礁以及豪环礁岸边1000米深的海底。

在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北的喀拉海新地岛,苏联曾经进行了224次核试验,其中包括人类有史以来威力最大的“沙皇氢弹”。

据美国媒体2019年报道,1946年至1958年间,美国在太平洋中部马绍尔群岛一共引爆了67颗核弹。

爆炸导致一些岛屿直接消失,并给这个美丽的岛国留下巨大创伤,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坏:大量鱼类死亡、珊瑚褪色、藻类大量繁殖……

更让人忧虑的是,美国在马绍尔群岛留下的创伤数十年后不仅未痊愈,反而变得更加危险。

马绍尔群岛的美军核废料填埋场,被当地居民称作“坟墓”。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经过混凝土密封的填埋场建筑开始出现裂缝和缺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建筑裂口可能进一步增大。

放射性污染源一旦进入海洋环境当中,其造成的破坏将是巨大与长期的。

在1946年至1993年期间,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瑞士、荷兰和比利时等国,向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排放了大量的核污水。欧洲议会的一份调查显示,受排放核污水影响,法国拉阿格地区的癌症患者数量明显高于法国其他地区。

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显示,在美军马绍尔核试验爆炸产生的坑洞中,辐射水平比天然本底辐射高几个数量级,残留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污染水平可能会持续几个世纪。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2020年10月发表报告指出,日本福岛核废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和其他放射性物质的含量之高相当“危险”,存在损害人类DNA的潜在危险。

该组织德国分部的资深核专家布尔尼指出,福岛核废水当中可能含有多达63.6GBq(千兆贝克勒尔)的碳-14,再加上其他放射性物质,这些废水的危害可能持续数千年。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实验室首席科研员、生物学博士弗拉基米尔·拉科夫表示,核废物如果被排到海洋中,可能导致放射性同位素留存在包括鱼类等海洋生物体内,继而在人体内积累。

拉科夫认为,不可能从核废物中彻底清除放射性污染,它们是原子同位素,无论怎样清洁,同位素都会存在。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