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旺祺
朱松岩,黑龙江绥化人。2015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黑龙江省委组织部2015年选调生,现任铁力市工农乡党委书记。下基层以来,他始终本着“听民声、解民忧、促民富”的宗旨,以民为本、干字当头,以“钉钉子”的精神,谋产业、促发展,带着广大村民脱贫致富。截止目前,工农乡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4户319人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
2015年,黑龙江伊春铁力市正值大雪,祖国北疆银装素裹。新婚不久的朱松岩离开省直机关,告别妻子和幼女,主动请缨调往扶贫一线。经过几年的历练,刚毅和沧桑取代了稚嫩和青涩,他的脸庞被晒得黝黑;而他工作的铁力市也已今非昔比,人们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全面脱贫,安居乐业。
行走在小兴安岭凛冽的寒风里,坚守在家乡农村基层的第一线,朱松岩人如其名,正像是一棵挺拔的松树,立根岩石,历经打磨。
从零到一,点滴躬行的实干者
“坐在办公室里是做不好工作的。”实践出真知,是朱松岩从清华毕业后带进工作的务实态度。在城市长大的他,刚担任双丰镇副镇长时还是初出茅庐、一头雾水。当时黑龙江的扶贫政策尚未健全完善,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他迎难而上,成为铁力市扶贫攻坚的助力者。
扶贫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了解扶贫对象。在任职期间,朱岩松的足迹遍布了全乡10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181个家庭。他走遍了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他夜以继日,坚守作战,确保各项扶贫惠民政策贯彻落实,让老百姓的住房、医疗、教育和工作生活都真正地有所依仗。
工农乡处于严寒东北,年轻劳动力流失、人口空心化趋势严重。同时贫困户中多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身体残疾病患,老、弱、病、残,各家有各家的难处。朱松岩深切地体会到,精准扶贫,“精准”二字很重要,真正落实也很难。
他认识到,与农民对话交流,不能说官话、术语,而要用大白话讲道理;不能笼而统之,而要一家一家地翻账本,看有没有土地、有没有分红,量身定制脱贫方案;简而言之,最重要的,还是“站在百姓的角度去考虑”才能真正解决贫困问题。
令朱松岩印象深刻的是,有位村民患有老年痴呆症,双手颤抖,无法在帮扶协议书上签字。朱松岩就把着老太太的手,一笔一画地签下了她的名字,并且笃定地告诉她:“您不用担心,账都给您算好了,能帮到您的一定都一点不落地给您!”老太太很是感动,紧紧攥住朱松岩的手,颤巍巍地点头……
“把根本的经济工作做好了,才能让人才留在黑龙江的土地上。”怀着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朱松岩期待所付出的辛勤和汗水,都能浇灌出家乡更美好的明天。
朱松岩与村干部布置扶贫工作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农乡新华村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在朱松岩开展工作前,新华村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荒芜破败,百废待兴:土泥路、土房子、设施原始、交通阻塞,下雨天更是无处下脚。朱松岩带领全村克服了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道路铺上了沥青,装上了广播电视、宽带,新建起村委会、健身房、医疗机构、农家书屋……2019年,新华村已经全面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广播电视、通宽带、有卫生室、有医生、有文化活动场所的“三通三有”,人均收入均5000元以上,全面脱贫,现在的新华村环境优美,绿树成荫。
产业造血,精准扶贫的开拓者
不光脱贫,还要致富。在带领农民们脱贫致富的过程中,朱松岩一直着重把握产业项目的造血带动作用,力求为农民创收增收。
朱松岩陪同市委书记视察春耕工作
黑龙江地广人稀,气候严寒,不适宜劳动密集型农业的发展模式。于是朱松岩因地制宜,立足于铁力市本身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和悠久的平贝种植历史,领导扶持发展工农乡合作社种植平贝,大力实施“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投入资金500万元支持贫困户种植这味本土特色的药材。合作社开展当年,分红30万元,签约带动贫困人口150人,人均分红2000元,惠及贫困人口150户284人。
农村贫困户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人口多,朱松岩就利用产业项目分红的模式让他们从中受益。2018年,工农乡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带动脱贫,新建新华村光伏扶贫电站一、二期项目,装机规模417.6千瓦,目前已并网发电,惠及贫困人口59户96人,人均增收1000元。
对于家中人口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朱松岩则积极开发落实扶贫公益岗。除了自家土地的种植工作外,他选聘12名贫困人口担任铁力市的生态护林员,人均年增收4018元;开发村级扶贫公益岗9个,人均增收1500元。产业扶贫,造血开源,最终结成的果实落实到家家户户。铁力市工农乡的贫困户人均收入如今已达到1.5万元。
用数据说话,已经成了朱松岩的习惯。“工作实不实,我们就看数据。产业扶贫项目,就要从上到下各个环节都精准到小数点后面,最终脱贫攻坚的果实才是实在的。”
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守者
朱松岩长年累月在基层奋斗的身影背后,离不开自己和家人的支持和付出。在最好的年纪,朱松岩从清华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原先省直机关的岗位,而选择了投身家乡基层建设。来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基层,家里的长辈们纷纷表示担忧和不解:“这孩子就是太年轻了,太冲动了。”“以后回不去了怎么办?”
另一半的支持最终坚定了他下基层的决心。朱松岩的妻子是他在清华的同班同学,从河南不远千里跟随他到黑龙江,夫妻异地,独自操持家庭,全力支持他深入基层一线。朱松岩对妻子一直以来的爱与付出很是感激:“没有爱人背后的支持,我很可能会在选择时动摇。”
朱松岩走访基层深入关怀百姓
基层扶贫工作繁忙,每天都奔赴在基层,他不得不舍“小家”为“大家”,甚至有时候一个月才能进一次家门,看望三岁多的双胞胎女儿。朱松岩颇感对家人亏欠良多,但是他无怨无悔:“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会后悔。”他笑着说,孩子长大了,也一定会觉得父亲选择了一条很光荣的道路。
脱贫攻坚的工作中,朱松岩脚踏实地,不忘初心。作为一名清华学子,他将清华“行胜于言”的校训作为行事准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行动宗旨;作为一名乡党委书记,他访贫问苦、真心为民,其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市乡两级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重任在身,征途漫漫。唯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朱松岩说:“我的想法很简单,踏实工作、好好做人,不要让自己失望,不让老百姓们失望”。
(清华新闻网4月7日电)
供稿: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
编辑:葛瑞 陈晓艳
审核:曲田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