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对减税降费作出系列部署,打出为企业减负的“组合拳”。近一个月内,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接连三次作出部署。进入4月,包括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等一系列举措开始落地,减税红利进入密集派发期。按照国务院部署,月内还将有一系列利好企业的减税举措落地。
业内指出,在延续去年出台的阶段性减税政策、不搞“急刹车”的基础上,新一轮减税降费“稳”中有“新意”,新举措更加强调精准发力,一方面精准滴灌小微企业,另一方面有利于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企业。
今年以来,接连几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都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作出部署。尤其是最近一个月内,减税降费成为接连三场国常会聚焦的议题。政策重点指向小微企业和制造企业,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优惠、增值税起征点、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多项举措。还强调“在落实减税政策的同时,要有序合理压减非税收入,坚决防止各种名目乱收费增加企业负担”。
全年减税降费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已然明确。进入4月,财税部门接连发文,政策“组合拳”开始密集落地:4月1日起,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应对疫情部分税费优惠政策延续实施,包括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业、支持电影行业发展等税费政策;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进口税收优惠也开始实施……
“近期的减税降费政策主要有两大特点。”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一是体现出向小微企业及制造业的倾斜,其中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依然倾向于增值税提高免征额等普惠式的小微企业减税,有利于惠及更多小微企业,促进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制造业的减税则体现出以科技创新作为引擎,通过减税减轻制造业的负担,帮助其转型升级,以提高竞争力及适应“十四五”时期新的发展要求;二是体现出政策的延续性及稳定性,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去年受到经济冲击的企业今年仍有一个缓冲期,因此给予政策的延续,例如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仍维持在1%的较低税率水平,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
“近期的减税降费政策落地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旨在进一步巩固经济基础。”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罗志恒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结构性减税有助于改善制造业投资和支持小微企业,促进经济恢复更加均衡。
此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鼓励研发、提高研发强度,有利于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提高发展的安全性。“总体来看,减税降费更加侧重效果和经济结构调整。”
一系列减税政策的落地,将释放出巨大的惠企利好。按照国务院的相关部署安排,本月内还将有减税举措陆续正式出台。例如,今年1月1日起,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相当于企业每投入100万元研发费用,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200万元。这一制度性安排,也是今年结构性减税中力度最大的一项政策。实施这项政策,预计可在去年减税超过3600亿元基础上,今年再为企业新增减税800亿元。再如,从今年1月1日起至明年底,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进一步降低实际税负。
此外,从今年4月1日起,将运输设备、电气机械、仪器仪表、医药、化学纤维等制造业企业纳入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范围,实行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这项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的重大利好政策,也将于6月底前出台。
李旭红指出,相比去年,今年的减税降费更突出结构性减税,精准滴灌,政策更有针对性;更注重减税的质量,与国家发展战略及重点产业发展密切相关,体现出减税的提质升级;充分考虑到市场主体的现实需求,对小微企业及电影行业等去年影响较大的企业及行业给予进一步扶持。
在她看来,下一步要确保减税降费红利真正落到实处,重在贯彻执行,要使政策能够精准对接对应的市场主体,使减税政策减少时滞,尽早产生效应;还要充分发挥现代税收征管技术的优势,借助第三次重大税收征管的变革,精准将政策推送给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使减税政策直达快享;同时还要注意让减税与财政收入之间形成合理的循环。
“减税降费传导有链条和时滞,让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和制造业受益,要进一步优化和精简企业享受政策的流程。”罗志恒也指出。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减税降费持续加力,有利于巩固前期政策实施效果,同时更加突出重点,点面结合。预计伴随政策红利的落地,将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经济持续恢复。在他看来,减税政策要和深化改革的举措相互配合协同,要通过深化制度层面的改革,使得政策效果更大,政策红利更好地向深层次释放。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