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李言荣校长调研学校“新工科”建设平台

来源:四川大学  2021-04-02 15:51:38   452 阅读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新工科”建设工作,3月22日、26日,校长李言荣率队调研学校“信息+”跨学科交叉平台的建设情况,副校长褚良银,党政办、科研院等相关部处负责人以及相关学院负责人参加调研。李言荣一行先后调研了2019年启动建设的第一批“3+1”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智慧水利研究中心、互联化工研究中心、泛在电力物联网研究中心、工程科学计算与数据分析中心),以及网络靶场、综合减灾信息服务平台,了解平台建设情况和最新进展。



在互联化工研究中心,李言荣听取了中心建设情况汇报,对中心建设进展给予肯定,并围绕化工过程中的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集成处理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是除了安全性监测,互联化工包含的内容应更广泛、内涵更高阶,可利用先进、多元化的传感器,采集分析化学合成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实现化学合成过程的可视化、透明化。二是充分考虑互联网技术应用在化工领域的特殊性,反推和优化物联技术的发展。三是以互联化工研究中心建设为契机,推动传统工科向新工科转型,以高水平科学研究反哺人才培养。



在工程科学计算与数据分析中心,李言荣充分肯定了中心的运行发展模式和取得的成绩,并就大型工业软件的应用领域、团队建设等进行了强调。他指出,应进一步扩大数值仿真软件在特殊领域的应用研究。随着创新中心的建设,学校将在机制创新、研究生指标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把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充分结合起来。



在泛在电力物联网研究中心,李言荣指出,中心应集中力量开展新能源工业互联网相关的科技攻关,将各种新能源的综合利用互联起来,建立智能化能源控制系统和工业机器人,此外,应进一步加大与地方、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的升级及优化。



在智慧水利研究中心,李言荣重点关注工程安全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全球重大山洪灾害风险管理预报平台、水库坝群安全风险智能管控平台的建设情况,对平台建设提出了建议:一是智慧水利的定义应该更为广泛,包括防洪治河、水力发电、农业水利、水环境等,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水利”。二是我校智慧水利研究中心的建设应结合西南地区的特点,形成川大特色;三是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可参照“城市天网工程”打造“山区河流天网工程”,以实现对祖国山川河流桥—洞—坡的动态监测。



在网络靶场,团队负责人介绍了网络靶场的总体情况、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李言荣对网络靶场的建设情况给予肯定,要求网络靶场除了做到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还应进一步加强对抗攻防能力的实际应用场景建设,力争达到世界一流。为此他建议:一是要加强科学研究,在攻防演练的实践过程中凝练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安全技术。二是要依托网络靶场,积极申请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三是要积极融入网络安全主流体系,加强与网络安全龙头单位的合作。



在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李言荣指出,学校在制定“十四五”规划中率先启动“创新2035”先导计划,其中“天地一体与生态演化计划”将重点建设综合减灾防灾及相关实验设施,希望学院能抓住机遇,积极谋划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重点方向。

李言荣在调研中表示,作为学校优先启动的4个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进展,以万物互联为基础的工科改革初见成效,但距离万物智能的新工科建设目标还很远。他强调,各中心一定要谨记中心成立时的“初心”、“使命”和目标,要利用万物互联来改造传统工科,切实做好5-10年的建设规划,不断凝练研究方向、汇聚人才队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智能管控平台、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实现成果的成功推广应用。希望各中心充分发挥我校多学科优势,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工科应用场景为基础,以计算机软件、网络通信、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物联技术、信息统计和数学算法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学科交叉汇聚与集成创新,切实推动学科发展和行业进步。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