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学校办学100周年,主流媒体聚焦关注学校发展。3月5日,《江西日报》整版以《百年办学弦歌不辍 世纪育才薪火相传 ——看南昌大学奋力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为题,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报道我校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生动实践。全文如下:
2021年,南昌大学将迎来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作为江西省唯一的部省合建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南昌大学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世纪风雨,弦歌不辍;百年辉煌,征程新启。百年办学历程的深厚积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指引南昌大学砥砺前行:以“江西底色、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长期办学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确定“有特色、高水平、综合性”的办学定位,确立“育人为本、创新引领、合建驱动、改革攻坚、实干兴校、拼争一流”的工作思路和“压规模、调结构、转机制、提质量、强服务”的工作主线,形成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以江西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为支撑、以部省合建为驱动的“三位一体”的建设布局,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
坚持立德树人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南昌大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更新育人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着重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坚持德育为先,传承红色基因,理想信念教育出新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创建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深入开展“三进”工作,开设“病毒无情党有情,强起来的中国是靠山”抗疫思政课,着力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共建井冈山红色教育基地,将理想信念教育课开到井冈山、“小平小道”等地。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唱响青春担当” 系列活动,建设3D仿真红色文化馆,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品牌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见实效。开展“基层组织年”和“党建创优年”,深入实施先锋领跑、卓越领航、同心同行的“党建双领双同”计划,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100%。探索体系化设计、工程化推进、精细化实施的思政工作“三化”新模式,完善“三全”育人体系,把新生军训、开学典礼等变成“思政大课”。推行学生“四自教育”,构建“四堂联动”体系,提升思政工作实效。近年来,学校涌现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高校首届“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等多个先进集体,思政工作经验多次被中央媒体报道和上级单位推介,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培养机制,拔尖人才培养闯新路。探索特色鲜明的“学科交叉、科教融合、个性培养、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创建际銮书院、未来技术学院、焕奎书院等人才培养特区,开设人工智能、稀土、医学创新等8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实验班,超90%毕业生进入“双一流”高校深造。为给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配备一流师资,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改革人才评价发展机制,实施人才队伍引领计划,打造一支有情怀、有水平、有素质的高层次教师队伍。五年来,学校连续实现本土培养院士、长江学者、杰青、青千、优青等高端人才零的突破。
——坚持实践育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再提升。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新开设创新创业课程262门,“创业+”专业课程11门;建立三学期制,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推动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验室,迈出家庭、融入社会”。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建成一批高质量基础实验平台、创新创业基地,依托创新创业基地开展学科竞赛,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建立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孵化空间,以创客空间为平台开展创新性研究,形成鲜明的学院创客空间特色。
近五年,学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4金10银16铜;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7项,捧得“优胜杯”;1位学生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2位学生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8位学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5位学生入选“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等。
聚焦世界一流学科 扎实推进三大改革
国家“双一流”建设,必须找准定位、凸显特色、凝聚优势,没有特色不可能办成一流大学。南昌大学面向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前沿领域,创新学科特区制度,重点建设“新材料技术学科群”“食品科学技术与健康学科群”等优势特色学科,致力打造一流学科高峰,带动学校学科建设整体提升。
——建立学科特区。学校强化对特色学科的资源投入,采取扶优、扶特、扶强的方针,瞄准区域发展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急需,采取“2+X”模式建立学科特区(“2”为优势学科“新材料技术学科群、食品科学技术与健康学科群”;“X”指以“能进能出”方式滚动支持的候选学科)。同时,出台学科特区管理办法,学科特区以贡献论英雄,享有自主聘用、自主薪酬、自主评聘职称、自主绩效考核等权利,并且以学科特区为试点,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突出品德、能力、贡献、影响力的人才评价体系。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按照“组建大团队、建立大平台、承担大项目、目标大成果”的建设理念建立学科特区,实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企业化科教融合”运行模式,解决了科研选题与市场脱节问题;主动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五唯”痼疾,构建以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学术技术兼备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积极为LED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推进学部制改革。为了优化学术治理体系、提升学术治理效能,南昌大学设立五大学部,加强有组织的学科建设。以“世界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基础设置理工一部,包含化学、机械工程、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依托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凝练七大方向,推进江西省材料产业发展。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第3名的食品科学技术与健康学科为基础设置理工二部,包含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工等学科,依托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凝练四大方向,推进江西省食品产业发展。围绕新文科学科群建设设置人文学部、社科学部,推动人文社会学科之间交叉融合,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理工科交叉融合。围绕公共卫生与大健康学科,融合公共卫生学、护理学、临床医学、药学等学科设置医学部,为国家大健康战略、江西人民的健康需求提供人才、技术和服务保障。
——分类分层建设。学校致力建设成为“反卡脖子技术”的大学和为地方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的大学,提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省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基础支撑学科建设计划等若干层次学科建设总体计划。将新材料学科群、食品科学技术与健康学科群列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计划,以“VR+5G”、公共卫生大健康学科群列入“世界一流学科”后备计划;将生物学、化学学科等基础学科纳入基础支撑学科计划;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新闻与传播学、新文科学科群等纳入省一流学科建设计划。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十三五”期间,南昌大学全面完成了五大建设任务、五大改革任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果显著,生源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高层次人才显著增加,科技创新及重大项目承担能力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突出,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文理工医交叉、产学研用融合的综合性大学架构已经建立。特别是在新材料学科群方向,学校继硅基蓝光LED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后,近五年又取得了4项国际一流水平的新成果,解决了困扰业界50多年的“黄光鸿沟”世界难题,实现了LED从装备制造、到材料生长、到芯片制备、再到器件应用等全产业链技术的自主可控,形成了LED新技术国际优势和中国长板,学校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高校。
在2019年、2020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南昌大学连续进入世界500强,分别列国内第40位、第58位。在校友会2020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由64位提升至49位。以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江风益教授为代表的战略科学家和学科领军人才不断涌现。
扎根赣鄱大地 提高服务发展贡献度
与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约3亿元共建国际材料创新研究院项目,推动超高温材料领域大型系列化研究设施落户;与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4亿元共建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项目,推动发酵工程领域大型系列化研究设施落户;“稻渔工程”团队集成、创新、示范和推广了“稻虾”“稻蟹”“稻鳖”“稻蛙”“稻鱼”和“稻鳅”等6类12种共作模式,被业内公认为是一项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并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这是南昌大学依托人才、学科、智力等优势,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十三五”期间,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项目1262项,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逐步增多、承担重大项目能力明显增强、立体交叉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形成,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聚焦国家战略,实现技术突破。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江西作为稀土资源大省,做好稀土产业科技研发、技术攻关,成为一代代南昌大学科研人员的不懈追求。“百年南昌大学,半世稀土情缘”,南昌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稀土研究院院长李永绣这样形容学校和稀土的渊源。从上世纪70年代研发“硫酸铵浸矿—草酸沉淀稀土工艺”“碳酸稀土沉淀法提取稀土工艺”等技术,到1986年成立我省第一个稀土化学研究所开展重稀土催化石油裂化、稀土尾气净化以及稀土陶瓷颜料等研究,再到1993年推出的“高纯稀土氯根含量控制技术”“碳酸稀土结晶沉淀方法”“新型稀土聚氨酯高速抛光材料生产技术”“稀土尾气净化催化器”等系列成果,学校在稀土研发上取得的一次次技术突破,并在国内主要稀土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培养的稀土专业人才,已遍布江西、广东、四川、山东、江苏等稀土产业聚集地。
——立足特色资源,助力产业发展。学校食品科学技术与健康学科群瞄准食品学科国际前沿,凝练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食物组分健康干预研究与应用、食品安全与营养转化工程、食品发酵工程四个学科方向。特别是立足我省特色农产品资源(禽鸭、黑灵芝、油茶、南酸枣、蜂胶等),突破益生菌发酵、食物组分超微细化等农产品加工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剥皮机、核肉分离制浆机、生物流化床式多体多级蜂胶萃取机等关键装备,研究成果在江中集团、煌上煌集团、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应用和示范,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元。
——紧贴社会需求,彰显责任担当。依托公共卫生与大健康学科群的专业和人才优势,学校组建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建设卫生与健康研究中心,实现医教研结合、中西医结合、产学研结合,建成江西及区域公共卫生与重大传染性疾病预防医学、应急处置、综合诊疗及大健康领域的示范中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学校附属医院先后派出6批共485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其中2人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3人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1个党支部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主体的江西扶贫发展研究院强化科研服务导向,探索出的“以评促建”扶贫脱贫方法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采纳,先后9次参加国家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标准的起草、修改和制定,学校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奖”“先进个人奖”。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接续奋斗。站在办学百年的新起点上,南昌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用“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作示范、勇争先”及“创一流”的生动实践中谱写赣鄱大地高等教育的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epaper.jxwmw.cn/html/2021-03/05/content_5407_4098039.htm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