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多出去参与体育锻炼,不要一整天地窝在宿舍里,要做个充满活力的‘马系青年’。”在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思政班班会上,班主任杨荣国语重心长地跟学生们说。
结束了在兰州大学长达十年的本硕博学习,杨荣国于2017年到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并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班的班主任。
三尺讲台,演绎精彩人生;谆谆教诲,开启美好天窗。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杨荣国深深感受到了自身职责的重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大学这一重要的人生阶段,更多地收获,成了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了使课堂更加丰富,带动同学们对问题的思考,国际政治专业出身的他经常将理论知识与时政热点结合,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探究,他说:“我希望在课堂上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让他们想去听。”
18级口腔医学院的赵芝鹤同学很赞赏杨荣国的授课风格:“杨老师上课非常认真而且条理清晰,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他还会给我们补充很多课外的丰富有趣的知识,引导我们对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分析。”
严谨的治学态度,灵活的教学方式使杨荣国在课堂上赢得了同学们的好评,但真正使他走进学生心中的,还是他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关爱。
“嗨!好着呢没?最近学习怎么样?”这是2017级思政班学生十分熟悉的杨荣国老师的日常“问话”,每当在路上遇见自己班级的学生时,杨荣国总是十分热情,从学业到冷暖,从读书到锻炼,杨荣国与学生之间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 “杨老师愿意走进我们的生活当中,与我们促膝谈心,排忧解难。他是我们的老师,更多时候像我们的朋友。”17级思政班李晓宇这样评价杨荣国。
随着“三走进”方案的推进,12号楼621宿舍成了杨荣国的联系宿舍。“杨老师总会叫我们宿舍同学一起去食堂吃饭,也会拉上路上碰见的同班同学。吃饭期间,他一直询问我们生活、学习近况,还特别细心地教我们一些餐桌上的礼仪规范。”621宿舍的朱煜说。
成为班主任之后,去学生宿舍走访成了杨荣国的日常,“询问学生最近读的书,生活状况如何,我就尽我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生活之处的细微照顾,学习之中的悉心指导,让学生们感受到来自班主任亦师亦友般的温暖。
2018年9月,是17思政班入校满一年的日子,在这一年里,从懵懂到适应,从无所适从到自立自强,这个班级也由来自天南海北的个人凝聚成为了一个整体,先后获得了先进班集体、马克思主义学院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多项荣誉。
为了纪念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杨荣国与班委细心筹划,准备给这个班级“热热闹闹”地过一次生日,三层的蛋糕上写下了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笑着闹着,纷纷展示才艺,不仅甜在口里,更是甜在心里。
在杨荣国的不懈带动下,班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从陌生到了解,成为 “马系青年”的一员。本学期,杨荣国还主动联系学院,给17级思政班的同学们送上了一份“惊喜”:每位同学都可以“许愿”一本经典著作,学院将送出这些“私人定制”的礼物。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杨荣国以他严谨治学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让学生明确定位到马院人应有的精神风貌;生活与学习中的细心关怀,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榜样。
正如17级思政班的黄涛所言:“杨老师之于我们,就如一面明镜,照出了他的长处,也映出了我们的不足。无论是他平易近人的性格,干净干练的气质,治学严谨的态度,都是我前行路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奔向逐梦的远方。”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