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肆虐,全球仍难摆脱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愈演愈烈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使全球化遭遇挫折,国际社会正在经历开放与封闭、包容与排外、合作与对抗的激烈交锋。1月25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强调,解决好这个时代面临的课题,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要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坚持协商合作,坚持与时俱进。这一重要讲话重申了中国对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承诺,提振了国际社会对坚持多边主义的信心,也为应对当前的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开放包容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的基础
当前,全球大多数国家与地区经济持续低迷不振,技术封锁、贸易保护、经济“脱钩”等逆全球化言行在某些国家不断抬头。实践雄辩地证明,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发展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是各国人民的普遍追求。在全球化时代,人为割裂经济联系,搞封闭孤立、赢者通吃是一条注定走不通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各国只有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才能引导世界经济早日走出低谷,恢复活力。
经济上的开放要依托思想上的包容。只有推动不同民族、种族、宗教、政体之间不断增进包容,开阔视野,才能使各国在相互学习中增强自身发展水平,为各国间互鉴互信贡献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全球化时代,傲慢和偏见是人类交往过程中最大的无知与障碍。人类的思想与文明因包容互鉴才有前进的动力。只有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互学互鉴的包容精神,才能避免“文明冲突”和冷战思维,实现人类共同价值的和谐。
遵规守制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的保障
一个有秩序的世界离不开对法治的追求与建设。国际社会由于全球化所形成的相互依赖,国际法基于良法和善治的目的,在经济、安全、文化、生态等不同的层面对国家的行为进行着规范与完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国际事务中被普遍地崇尚与遵行,其基本原则为:一是遵守国家间交往的基本准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国际法基本准则。二是信守国际承诺。多边协议一旦达成就对所有参与制度的行为体具有同等的约束力,各国均有责任与义务维护协议的严肃性和法治的尊严。
践行多边主义,最根本的是要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信守共同商定的国际协议。杜绝将毁约和“退群”作为谈判的工具筹码,杜绝通过使用霸权手段而非协商手段达成国际规则。大国更是要坚持原则,遵规守约,带头维护国际法治的尊严和效力。
协商合作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的原则
多边主义因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性问题而生,因此,国际规则的制定应由各国共同完成,全球治理应由各国共同参与,发展成果应由各国共同分享,这就决定了各国之间的协商合作是实现多边主义的根本原则。协商合作首先意味着平等,即国家不分大小贫弱都应尊重他国合理的利益与安全关切,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的权利,也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其次是公平。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治理议题上,各国都共同负有责任,但要正视历史责任的存在,尊重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差异,重视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在责任的划定上要秉持公平原则,根据各自能力、考虑各国国情。最后是协商。即对于分歧摩擦,坐下来平等坦诚沟通,以对话代替对抗。
协商合作是新中国外交最鲜明的风格之一。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与周边国家确立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平等协商、灵活务实的典范。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与冷战思维,毛泽东指出,世界上的事就是要商量商量。国内的事就要国内人民自己解决,国际间的事就要大家商量解决,不能由两个大国来决定。二十一世纪之初,中国即提倡全面贯彻多边主义的合作发展精神,各国之间应“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和平共处,协商合作”。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以协商取代胁迫,以多赢共赢取代赢者通吃,相互照顾彼此关切,这是中国倡导与践行的多边主义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追求。
创新发展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的动力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层出不穷,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问题突出。习近平主席强调,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是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大变革的时代。二十一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
多边主义的创新发展首先要依托全球治理方式的创新。当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人类全球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大考,暴露了现行多边机制对全球性重大危机准备不足,缺乏合作和团结互助。国际社会亟须以创新方式思考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需要。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中欧班列横贯亚欧大陆,通向欧洲20余个国家、90多个城市,用全年开行中欧班列12400列和发送集装箱113.5万标箱的骄人成绩,有力支援了沿线国家和地区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等各项工作,为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其次要依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疫情之下,各国普遍面临经济长期下行压力,搞封闭“脱钩”犹如饮鸩止渴,各国只有维护公平贸易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贸易体制,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才是纾困全球经济的最佳药方。面对“逆全球化”潮流,中国加速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7个经济特区和21个自贸区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新雁阵。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完成标志着中国推进国际经济合作达到新高度。最后要依托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科技创新通过多边合作实现共享、流动和重新组合,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打造发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的创新共同体,促进各国创新协同发展及合作应对挑战,使各国人民在多边合作中共享全球化科技成果。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