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决策部署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来源:旗帜  2021-02-11 11:37:09   753 阅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交通运输行业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聚焦“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目标,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当好先行、提供支撑。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命题

经济发展战略的导向,是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国内外形势变化,党中央及时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性思路,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2020年以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递进深化,也是我国以往发展战略的整合提升,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达到新高度。

从理论维度看,新发展格局是一个重大的理论概念,也是一个不断拓展的理论体系。2018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出“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七次会议时,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要求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还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怎么看”“怎么办”的重大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从实践维度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谋划和开展新发展阶段的各项工作,都要聚焦看齐这一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交通运输是复工复产的“先行官”,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强调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要求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保障国际货运畅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交通运输要找准自身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明确主攻方向,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务实举措,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干在前。

深刻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交通运输的新要求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交通运输连接生产和消费两端,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环节和重要依托,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深刻把握严峻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交通运输的新要求。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衰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也必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冲击。要深刻分析外贸内贸的此消彼长趋势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主动调整适应由“两头在外”参与国际循环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循环模式,做好应对新风险新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深刻把握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对交通运输的新要求。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当前,我国成为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第一个恢复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条件。但要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体现在交通运输领域,主要是: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不够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融合不够顺畅、高品质运输服务供给不足、物流供应链韧性还不强等。这既是阻碍国内经济循环的淤点堵点,也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继续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高服务供给质量,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为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深刻把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交通运输的新要求。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外部环境越是严峻复杂,就越要扩大开放,使中国真正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同时,通过与世界经济联系互动,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交通运输业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始终走在开放合作前列。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例,我国与1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双多边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与6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70个双边和区域海运协定,与100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与其中54个国家实现直航,与22个国家签署了邮政快递领域合作文件。交通运输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服务维护全球物流供应链稳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着力点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找准工作着力点。交通运输要紧扣“内提质效、外保安畅”发挥先行官作用,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支撑新发展格局在形态上成型、功能上成熟、运行上成势。

服务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支撑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优化综合运输通道和枢纽布局,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基础支撑。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服务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畅通城乡运输服务网络,提升城市群、都市圈交通承载能力,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程度,更好挖掘客货运输需求,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塑造交通运输发展新优势。加快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科技创新,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交通运输技术、装备自主可控能力。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加强5G、北斗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协同应用,加大交通装备自主研发力度,用新技术为传统交通基础设施赋能。要有序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和网联化改造,加快交通新装备、新基建、新业态发展,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供应链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要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加强国际货运能力布局和建设,加快构建开放共享、覆盖全球、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现代物流供应链体系。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切入点,围绕“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总体布局,推进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物流枢纽建设,增强国际运输通道连通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持续深化交通运输改革,提升现代治理能力。要从结构、技术、管理、服务等维度综合发力,加强交通运输改革的系统集成,完善综合交通运输跨部门运行协调机制,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引导国际物流企业与生产制造、国际贸易等企业战略协同发展,支持交通运输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加强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系统观念,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要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有效遏制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要加强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等不利外部因素的预判,加强交通运输应急能力建设,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提高交通运输系统韧性。要加强供应链安全国际合作,推动形成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消除非经济因素干扰的国际共识和准则,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作者系交通运输部部长)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