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周武忠教授和博士后蒋晖、博士周之澄的专著《东方设计学》近期被人民出版社列入“国家社科基金丛书”出版发行。这是周武忠教授主持并于2020年通过鉴定的国家社科基金全国艺术学项目“文化景观遗产的‘文化DNA’提取及其景观艺术表达方法研究”的课题成果之一,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促使其团队从更高更普遍的意义上去探寻“文化传承”和“设计创新”的一般方法论,诞生了这一“额外”成果。该课题的另一成果《基于文化遗传理论的文化景观设计研究》(周之澄、周武忠著)也将于近期在人民出版社出版。
长期以来,现代设计一直受西方主导,制约了中国设计创新能力,甚至形成“世界设计,中国制造”困局。鉴于此,笔者提出构建东方设计学,并在培育东方设计品牌、创设东方设计论坛、发表东方设计系列文章的基础上,于2017年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向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了关于“东方设计学”研究的选题,被采纳后列入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招标课题。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东方设计学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东方设计学是基于东方文化和东方哲学,结合中国传统造物的实践和理论积累,汲取现代设计的精华,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构建的一门具有历史积淀、文化传承和现代生命力的设计学科。它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文化与现代创新设计相结合形成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其价值不仅在于增强文化自信,而且能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创新设计、乡村振兴、文化复兴等提供新理念、新路径。它以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通过东方设计学科建设、经典理论研究、知识体系构建和优秀作品实践等推进设计学科建设。在建构过程中,着力于从教育服务与社会服务两方面入手,以价值引导、设计体系评价指标建立、政策建议及产业推进等方面的实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传承、创新并发展以中华优秀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文化。
作者及其团队认为,东方设计学建构必须完成以下任务。
首先,准确界定其内涵。思考东方设计学的理论框架、哲学思想及其与设计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明晰在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下东方设计学的历史脉络,辨析全球化语境下东方设计学与其他设计思想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其次,梳理和勾勒其哲学基础和思想根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东方设计学的生命之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则是东方设计学的内在灵魂。对哲学基础的探索有助于厘清东方设计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以及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三,探寻其研究方法。国内设计学科目前的研究方法或是借鉴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或是学习西方,未能找到具有自身文化特色和适应本土文化环境的设计方法和研究方法。东方设计学要在借鉴已有研究方法的前提下,结合设计学研究的特性,专注东方文化的特色,形成符合东方文化语境和设计学科建设的研究方法。
第四,思考其在认知领域的应用。中国本土社会文化语境是东方设计学的根本。研究东方文化对当下中国人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人对事物、生活和设计问题的认知心理;东方文化主导下的设计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机制等内容,这将推动东方设计理论建构和设计实践的发展。使得设计更贴近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受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能够更好地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
第五,明晰其话语体系的发展脉络。东方设计学有悠久的发展历程,厘清东方设计学语言的形成轨迹,辨析核心设计语言的特征特点。通过研究代表性人物、作品以及重要历史节点,从历史案例及相关研究的考证中发现东方设计语言的逻辑和规律。对当下东方设计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最后,从价值观的高度明确其立足点。价值观将影响东方设计学发现问题、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和态度。以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和谐的可持续性为最高设计准则,东方设计学的价值观践行于设计教育、设计实践以及设计评价等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凭借设计文化数据库的挖掘、创新设计基础研究以及创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探索,继而形成和完善应用价值建构、教育价值建构、评价体系建构、产业价值建构等多个具体的设计价值体系。
诚然,提出东方设计学不是出于狭隘的民族情结,而是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响应联合国《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充分挖掘东方文化特别是有数千年积淀的中国文化中所蕴含的现代设计思想,使其更好地服务全人类。实际上,也只有这样,中国设计才能找回自我,才能赢得国人和世界的尊敬。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东方设计学不仅可能,而且只有“更东方”,才能“更世界”。
作者期盼,《东方设计学》一书的出版更像是一篇序幕的开启,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学者、专家、设计师,乃至社会大众对于东方设计学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一门凝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推动中国文化传播、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东方设计学的建构和成熟。前路漫漫,未来可期,“东方设计学”必将助力中国设计奋勇前行。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